美文网首页《良心文学》简书热文制造局100天写出新人生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道家的发展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道家的发展

作者: 大雨时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08:03 被阅读32次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道家的发展

    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共有三个主要阶段。属于杨朱的观念代表第一阶段。《老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二阶段,《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第三阶段。

    说《老子》、《庄子》的大部分思想,是因为在《老子》里也有代表第一、第三阶段的思想,在《庄子》里也有代表第一、第二阶段的思想。这两部书,像中国古代别的书一样,都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不同时期不同人写的,实际上是道家著作、言论的汇编。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为了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是“避”。这也是普通隐者的方法,他们逃离人世,遁迹山林,心想这样就可以避开人世的恶。可是人世间的事情太复杂,不论你隐藏得多好,总有些恶仍无法避开。所以有时候,“避”还是不中用。

    《老子》的大部分思想表示出另一种企图,就是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变,但事物变化的规律不变。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就能够使事物转向对他有利。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二阶段。

    可即使如此,也还是没有绝对的保证。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事物的变化中总是有些没有预料到的因素。尽管小心翼翼,仍然有受害的可能。老子这才把话说穿了:“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种大彻大悟之言,《庄子》有许多地方加以发挥,产生了“齐生死、一物我”的理论。意思也就是说,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能够超越现实的世界。

    这也是“避”的一种形式;然而不是从社会到山林,而很像是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这是先秦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庄子》的《山木》篇有个故事,把这一切发展都表现出来了。故事说: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这个故事的前部分,表现的就是杨朱所实行的全生理论,后部分则是庄子的理论。这里所说的“材”,相当于《养生主》所说的“为善”。“不材”,相当于“为恶”。“材与不材之间”,相当于“缘督以为经”。

    可是一个人如果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那么这一切方法没有哪一个能够绝对保证他不受伤害。不过从更高的观点看事物,也就意味着取消自我。我们可以说,先秦道家都是为我的。只是后来的发展,使这种为我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道家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道家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uo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