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课程书籍笔记导图
历史人文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新道家、佛学及新儒家

历史人文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新道家、佛学及新儒家

作者: 88d25036868c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12:32 被阅读21次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封面

    一、读书摘要

    除了诸子百家,那些自称继承儒家、道家衣钵的哲学家,主张和最初的诸子相去甚远,其间发生了什么?儒家如何从董仲舒,一路走到王阳明?作为外来者佛教,又如何深深地影响中国思想?

    本书的作者冯友兰,著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二、全书内容汇总

    全书内容汇总

    三、全书主要内容

    一、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董仲舒从理论上论证新的政治社会制度“存在的根据”。把阴阳家的形而上的宇宙观和儒家的政治社会哲学进行结合。在宇宙论中,他认为这是“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私。”在人性论中,他认为天人一体,人顺其性能有仁德,顺其情而有贪欲。善是人性的发展。

    以形而上学的阴阳学说,作为论证社会秩序的依据。“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但靠人自己达不到三纲五常的要求,所以需君王以“四政”帮助大众发展品德。认为朝代依循“三统”,历史会经历新的循环。董仲舒的哲学理论可参考《春秋繁露》。

    二、新道家

    1、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向秀,郭象对老庄早期道家思想做了重要修订。首先,把“道”解释为“无”,认为万物自然而在,万物自生。其次,宇宙不断变化,社会和人同样在不断变化。最后,如果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任我”生活,不顾外来的压力与引诱,意味着他已经能够看到万物本质上的“无差别”了。

    2、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不依循别人的意旨,率性任情地生活,这种思想和生活方式是中国古人称为“风流”的实质。新道家崇尚“清谈”,指清新、精妙的谈话。《世说新语》就是当时一部探究“风流”的资料书。“同于万物”表明看待自己和宇宙万物是同等的,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异类之别。

    三、佛学

    1、佛学的基础

    佛教传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佛教的某些宗派始终坚守印度佛教的宗教和哲学传统。“中国佛学”是佛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哲学思想接触后的发展。它们互相作用,导致“禅宗”的兴起,它是佛学,但思想上又是中国的。对中国有两个巨大影响:一个是“宇宙心”,另一个是“负的方法”。

    2、禅宗:潜默的哲学

    人只有经过一种类似跳过悬崖的内心经验,才能成佛,是一种“无差别境界”“顿悟”就是人感到心里的种种负担,会像是忽然没有了,各种问题不再是问题。人经历“顿悟”之后,这时候一切都是佛事,处处都见佛陀。虽然所作所为和别人一样,但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滞着。

    四、新儒家

    1、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新儒家所持的宇宙论观点,来自于“道教中阴阳学家”的宇宙论。周敦颐、邵雍、张载都是宇宙论的哲学家,其中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太平。”他特别强调“气”,“气”是动的,意味着矛盾和矛盾的统一,就是“太和”。

    2、更新的儒家:理学

    程颐和朱熹认为,世上的事物,所以能存在,必须有一个理。朱熹认为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自有其理。在具体事物存在之前,这些事物的理便已经存在。“理”是事物终极标准。朱熹说:“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至。总天地之理,便是太极。”认为“性即是理”、“格物致知”。

    3、更新的儒家:心学

    陆王学派,或称心学,肇始于程颢。经由陆象山和王守仁完成。陆九渊认为:“心即是理”。而朱熹认为:“性即是理”。这正是两个学派的分歧所在。陆九渊的心学只勾勒了一个轮廓,而王阳明把心学发展完善。他的“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等等思想可参考《王阳明哲学》


    启发与收获:

    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增进你对客观实际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你的心智。这正是哲学和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哲学的发展绝不孤行,而是历史、文化和制度的选择!要相信,独立、深明的心智并非难以企及,中国哲学各派,都或多或少表现出相信人自身的巨大潜力。

    跳出现在的思维框架,独立地观察、研究事物,才是真正的哲学。学习哲学能培养一个人研究每个概念和每个“事实”的能力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人文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新道家、佛学及新儒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nh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