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建筑档案建筑圈
建筑档案对话梁钦东| 建设的乘法

建筑档案对话梁钦东| 建设的乘法

作者: 建筑档案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09:59 被阅读2次

    档案调查

    数据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调查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发现,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此外,12个省会城市共规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

    ——《新华网》

    数据二

    2014年10月,我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数量总共超过3000个,其中,国家级新区11个,各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等约500个;各类省级产业园区1600多个;较大规模的市级产业园区1000个;县以下的各类产业园上万个。

    ——《中国建设报》

    如果把所有的城市人口规划都加起来的话全国人口已经超过34亿,也就是说未来20年平均每个城市人口要达到500万左右——

    中国城市规划严重失控!

    同样是短短时间内建造起来的新区,同样是空荡无人的街道,同样是楼盘林立却罕有人迹,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鬼城区”、“空城区”、“睡城区”。比如有些地方原本没有环路,却把几条道路连接起来成为环路,原本期待每一次交通工具的革命都会带来新的时代巨变,但是城际列车的建设将不少地区的政府拖入债务的泥潭……

      档案连接

    “亩产万斤”的历史大跃进跃进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普遍做法与这种高密度增长的城市规划有着极为相似的情节:

    人民公社的美景让几亿农民乐得合不上嘴,所有人都在“赶英超美”的奋斗目标下高举红旗,为了集中力量搞工农业建设,大家将几十亩地生长成熟的庄稼密植到一亩地里,制造亩产数万斤的奇迹,结果是3千多万人在三年大饥荒中饿死。

    在一些城市,新城建设“大跃进”的问题不再只是停留于被提醒的阶段,而是都已经成为现实。贪多图大、盲目经营,各地城市千篇一律,产业发展与城市脱轨……等等这些冒进的做法让人们重回过去的时代。

    “建地铁”、“建环路”、“建高楼”

    这是精英的社会需求,还是地方的发展乱象?

    梁钦东前几年我们各城市土地出让的特别多,农业用地占用的也非常普遍,全国那么多城市,大家都想成为“国际大都市”,一座新城规划动辄上百平方公里,这里面既有土地出让过程的利益驱动,也有地方政府对未来规划存在不切实际的预期,对城市人口的判断也存在误区,甚至是有些冒进的做法。

    针对这样的城市开发热,以及我们中国大的经济形势或者地产行业的发展来讲都需要一轮新的调整。一个好的规划应该是在理清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基底的情况下,基于城市发展需求和可能性,对于各利益相关方平衡之后的结果,绝不仅仅是领导者或政府的意志反映。

    【档案评论】很多建设的推进都是打着城镇化的名义,我们以为是先进超前的工业园区、文化园区和新城区,因为缺乏清晰的现状认知而失败。一边是新城大举扩张导致资源浪费,一边是老城的沉沦导致文化缺失,现在看来,失衡状态下的土地并没有收获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反而造成了重复建设的浪费与无序。

    梁钦东:从“国际都市”的美梦中苏醒

    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需求,需要来做如此大量的开发。

    “34亿的人口根本就是笑话,这个国家也不可能承受那么多的人,‘被拆迁’、‘被征用’的民众无所适从,三四线城市,空有华丽的外表,却忽视对基础设施、生态和产业发展的梳理,新建城区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成了一个‘空城’。

    所以,首先我们要让大家对土地的看法能够回归真实,事实上,人口对土地的需求远没有我们规划的那么夸张,城市定位需要大智慧,比起开发致富的谬论,政府倒不如将土地还给农业,还给自然。对大多数城市来说,其实当务之急应该是城市的更新。这种更新可能更多的是对旧城的改造,适当的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公共交通的效率,建成更集约的城市。”

    【档案评论一哄而上,只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大兴土木”、“大城小区”、“以大为贵”,好像只有大规模的建设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现实的情景是:如果在夜晚走访某个城市的新区,我们常常会看到宽敞的马路上鲜有车辆,极少小区的窗户能够透出屋内的亮光,居民区周围的超市商店早早的收了摊儿,想要下楼买个宵夜还得走到很远的地方。

    大家都说,“人”都没了,哪里还有生活,这些都是建设不佳带来的影响。一哄而上、同质规划是我们走惯性的结果,圈地竞赛,成倍扩张,看上去很美,实则太容易垮。

    建设的乘法,让产业与设施发挥它应有的效应。

    “在这轮调整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新的业务机会,比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市政设施的优化等。现在行业里提的比较多的几个概念有“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等,说到底就是要对城市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改造,有建筑上的节能环保技术,也是构建从市政设施到信息建设的城市公共运营体系,还要把开放空间作为一个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来做,在大自然中消解自然之力。”

    【档案评论】不管是生态还是智慧,我们都要从一开始就想好运营的模式,卖地、卖房、产业及配套齐头并进,犹如人的两条腿走路,顺拐肯定是不行的。凭心而论,这个过程一定是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只有依靠良性的互动,才能及时纠正新城建设的各种乱象。

    城市建设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政府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没有范例,没有标准,没有唯一答案,它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但是城市的生长自有它规律的一面,拔苗助长式的新城建设留给历史的,将会是一个黯然的背影。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筑档案对话梁钦东| 建设的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wo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