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3年,《广陵散》成绝响。
世界上最后一位会弹奏此曲的名士临刑东市,他似乎仍然在竹林里吟啸,仍然有徐徐而上的松下风,仍然似任何一个平常的午后,哪怕他脖子后正抵着一把刀。
那年,他四十岁。
他一步步走向台阶。
第一步。
他想起当初和竹林七贤游山玩水时的风采。
弱冠之年,才华横溢的名士从安徽前往洛阳。他与阮籍、山涛一起喝酒,一起谈老庄之道,后来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他们。至此,一个影响后世的以阮籍为首的文学团体诞生了——竹林七贤。
他叫嵇康。
什么瑶林琼树,风尘外物,什么“孤松之独立”,什么“玉山之将崩”,年少时太多名利围绕着他,但他却选择了隐退。他本可以奔着蟒袍紫带一路青云而上,但他却选择了寄情山水。
第二步。
他想起了那个青年。
那天他在打铁,他家门外来了一位达官贵人,与那位贵人一同前往的还有当时最底层的人物。他不知道那位官员的名字,但他和向秀都知道,定是司马政权的走狗。果不其然,那官员名叫钟会,见嵇康和向秀对他不理不睬,扫兴而去。
走之前,嵇康终于开口。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绝不会想到,当时他手中的铁会成为刺死他的凶器。
钟会觉得受辱,下定决心除嵇康。
他踏阶而上第三步。
他想起了当年竹林七贤时常去拜访他的吕氏兄弟,吕安吕巽二人。当时吕安妻子被吕巽玷污。在嵇康调解下,弟弟打算退一步海阔天空,哥哥却反诬陷弟弟不孝。嵇康大怒,亲自出庭为吕安作证。钟会正愁找不到时机除掉嵇康,见此机会便顺水推舟将吕安和嵇康抓住。
嵇康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抓,他边走边想。
第四步,第五步。
他想起来了。是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司马政权开始忌惮。那篇绝交书讽刺了魏晋官僚作风,并把他“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世人道他有真性情,但为人做事总不免私欲。对于嵇康,为公,是不悦司马政权;为私,是告诉司马昭,他做出的任何事与山诗无关。
他慢慢走着,走到邢台上,心定神闲地拿出琴,把脖子后的刀尖当温柔凉风,把台下惊恐的眼神当清幽竹林,抬腕,落手,起承转合,韵味悠长。人世间最后一曲《广陵散》已成绝响。
从此,世间再无嵇康。
嵇康在那个战火纷纷的时代走出了一条路,一条殉道路,自他以后无人再走。这条路进不了阮籍的酒里,也入不了陶渊明的田园,进不了江左第一风华谢混的茅屋里,更不会在那些玉佩的纹路里。
那是一个人,上下求索却发现无路可走的,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