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平等

作者: 祥云_17ec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0:59 被阅读2次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清净平等】

       学佛初发心者都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有时却因“缘不契合”与“不得法”而感招自他都生烦恼,很好的发心有时会落得很不愉快的结果。这首先就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生起足够坚固的慈悲心。欲成佛果,需以慈悲的甘露来滋润菩提种子,而生起慈悲心,需要先有一颗平等心。

       清净心是真诚心,时时刻刻、真心真意对待所遇到的一切人和物;清净心是尊重心,尊重所有众生及万事万物。清净心是奉献心,只要众生需要,我的一切都可以献给众生;清净心是无求心,付出没有任何祈求,不为自己身心求得丝毫的利益;清净心是谦卑心,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把别人都放在我之上;清净心是平等心,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乞丐,都能平等对待;清净心是内省心,不去看别人的缺点,只检讨自己的过失;归根结底,清净心是光明心、纯善心、无伪心……

       你的智商非常高,他的智慧弱一些、跟不上,他的想法肯定同你不一样,你得带动他,你不要瞧不起他、小看他,要从正道上去带动他,不要舍弃,舍弃就不好了,咱们学佛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要平等带动才行,平等心非常重要。

       我的心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每一个弟子都是平等的。但因每个弟子自己的信愿力不同,所以我对不同弟子调服的方式也就不同,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我们总是贪恋自己认为是好的,排斥自己认为是坏的。当美好的人和物失去时,便伤心、痛苦;排斥的事情发生时就会怨恨和烦恼。学佛后,我们要学会用平静心来面对一切,顺境是往昔自己的善业所致,逆境也是曾经造下恶业的结果,坦然地面对一切就好!

        修行人不能在名誉、地位上用功夫,要知道这些都是南柯一梦,虚幻不实的。要有代替众生受苦的慈悲心,要有普度一切众生的平等心。对事、对物、对境不动心、不执著。能忍受,能包容,慈眼视众生。心如虚空般,广袤无垠;心似湖水般,能映万物。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保持心地清净、平等,这就是真正的佛国净土。真正的佛国净土在心里,不在外面。心净了,人间就是极乐世界;心不净,人间就是地狱。想修佛国刹土,最重要的就是清净心,只要修到心地清净,统统都可以去佛国了,心清净,才与佛国世界感应道交,才能感应到佛国净土的现前;心不清净,佛国世界现前了,也是魔境,因为外境是与心境相应的。

       清净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是修法时心清净,不修法时心不清净。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心都要保持清净。心清净,身一定清净,心是身的主宰,身心清净,外边的环境就清净,这叫境随心转。一个讨厌的人来找你,你观他是佛菩萨,佛菩萨来了。善人、恶人、顺境、逆境都是佛菩萨,心才能得到自在。

相关文章

  • 清净平等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清净平等】 学佛初发心者都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有时却因“缘不契合”与“不得法...

  • 清净平等觉

    阿弥陀佛, 是我本觉,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 以自庄严, 是名始觉, 始觉合本觉, 直趋究竟清净平等觉, 证无量...

  • 清净自在平等

    众生识体 本自清净 离诸尘染 由妄想故 翻成烦恼 又复本来自在 具足方便智慧 威神德用 由妄想故 翻成结业 又复本...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

  • 真诚、清净、平等、念佛

    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身在苦中不知苦。苦不苦?真苦,不学佛肯定苦。 我们看看这个污浊的世界,有什么值...

  • 净空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这个「会集本」三个字不要,就是《清净平等觉经...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原文全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原文全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原文全文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

  • 清净平等,无分别心

    陈威波(法名慧朗,号:无忧居士) 【日精进打卡第371天】 【知~学习】 诵读《六项精进大纲1遍 共1327遍。 ...

  • 修行

    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境界自然就能转。

  • 考题:修行不问是与非,有理与无理,这是什么心呢?

    1.慈悲心 2.无谓心 3.平等心 4.清净心 弟子:平等心。 师父:什么是平等心? 弟子: 1.对任何众生都一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净平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ub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