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万籁寂静的长夜,适宜捡拾曾经的过往。这些日子,不止一次推开记忆的那扇门,在属于自己的小屋中任由徜徉。
记得小学二三年级,恰逢文化大革命初期。那是个摧毁一切的年代,学生上学却无课本可读。《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老三篇,充当着当时语文课的课本。
《愚公移山》引用的古代寓言,对小学低年级的"小豆包",是深奥难读懂的一座大“山"。课堂上老师讲解无数遍,绝大多数同学依旧弄不懂叫愚公的老人,为啥率领子孙天天挖山不止,去打通阻挡家门前的太行山、王屋山?上帝为啥那么容易被打动,派神仙搬走了愚公家门前二座大山?
2014年暮春,与一友相聚。他说,刚从太行山山脉脚下郭亮村归来。那里有村民在悬崖边开凿的挂壁公路,那里有陡峭惊悚的一道天梯,那里有恍若隔世的石屋石墙。
倏忽间,曾经念及的"太行山"、"愚公移山"词语串联于脑海。神秘莫测的郭亮村,磁铁般吸住一颗不安分的心。和友聚后一月余,只身前往郭亮村。
郭亮村,地处河南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崇山峻岭中。或许地理构造所然,如刀削斧劈的黄褐色山石山状雄险至极。山脚下坐上开往郭亮村的中巴。中巴延着弯折的山路,吃力向上缓缓爬行。约十几分钟左右,中巴开进忽明忽暗,左侧开有"窗户"山洞间。"现在这段山路就是挂壁公路,长1250米。山洞中这样的窗户有34个,窗外对面山体底部足有三百米深……"。司机越是讲解,头皮越是发麻,紧握扶手的手心湿露露的。
车驰出洞口抵达山顶。回首俯视,凌云高处下悬崖绝壁蜿蜒曲折公路,时隐时现上行下行的车辆,好像要挤出窄窄的路基,惊险又刺激。
眼前提示牌,已知置身处于海拔1700多米之上。穿过拱形石桥,向高山深处的小山村走去,静静地恍如隔世。用石头垒筑的斑驳石头房,与常看到的砖瓦房相比,显得厚重硬朗坚挺。磨得铮亮的石阶两侧,随处可见散落的石磨石磙……再前行,便到了天梯入口处。一条四五十厘米宽,悬在峭壁边石头小路立于眼前。向下而行,两腿不些不听使唤,畏惧一滑坠入万丈深渊。当年,这里的村民去往外面的世界,天梯才是唯一之路。购置生活必需品。
或许有缘,返回入口处时,偶见一位个头不高,身材胖胖的长者,彼此交谈甚欢。这位叫宋宝群大哥邀请去他家做客。
不远处宋大哥的家,二层石头房。院子里地上堆满了铁钎、铁锤、铁铲等工具。石墙上挂满了马灯、绳索,柳条帽等物件。
从宋大哥口中得知,郭亮村其实是一个七十多户的小山村。早在1977年5月1日通车前,村民要下山购买物品,得要通过惊险的天梯。为改变封闭与落后的状态,从1972年开始,村里的共产党员带头组成了开山突击队。村民用变卖山羊、山药的钱购置了炸药,在悬崖峭壁炸山开路。凿出的石方量就有二万六干6立方米,硬是打通了一条从山顶通往山下的绝壁公路。村民王怀堂为此献出了生命。
石头老屋的墙面,挂着一面印带党旗和老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旗。太行魂,愚公精神,仿佛凝固在这面鲜红的旗帜上。当时,宋大哥是17勇士中的一员,也是第二任村党支部书记好。为了缅怀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留给后人最好的见证,宋大哥将当时开山用过的物品一一收集,开了这家民俗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坐在如同东北热炕头,问宋大哥:"当时开凿挂壁公路,国家没有投一分钱,山路修了五年,当时哪来的坚定勇气?""村民如果窝在山上,辈辈非得穷下去。"宋大哥朴实无华的语言令我感动。套用如今网络语: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郭亮人正是有了怀揣生存的希望,才持之以恒开山凿壁,才有了让后人仰视人间杰作。
高看一眼的郭亮村挂壁公路,被誉为世界上十条最危险的公路。郭亮村存留的石屋老房,成为四十多部影视剧取景地,成为国内百余家美术院校写生基地。
巍巍太行雄天下,绝壁长廊动人间。郭亮人那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那撼动天地的无畏气概,分明上演着现实版的愚公移山,无不令每一位到访者仰视、膜拜、赞叹。郭亮人不忘初心的大举,正如一栋老屋门前"祜天受之"横匾镌刻的那样,祈祷这里的人们修成了美好生活的正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