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班超多,在地铁上站着都能睡觉的感觉,就说说最近关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的一些体会吧。
最大的感触,在大多数情况下,人首先是肉体的,其次才是精神的。身体健康,吃嘛嘛香,工作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率。连续加班,可能在短期来看是赶上了进度,可是由于长时间工作脑子短路,思虑不周,再加上想赶紧完成任务的急迫心情导致的得过且过降低标准的应付态度,只会在任务中埋下地雷,一旦引爆,将来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
所以我是不赞成加班的,恩,别让我老板知道。
有人说,体力不够,意志力来凑。然而《意志力》这本书告诉我们,意志力也是以体力为基础的,大脑受到的诱惑时,用意志力来抵抗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一旦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不好意思,就只能乖乖缴械投降了。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大概是《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时间》,说的是:同样是一个小时,如果人的精力不同,那么效率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把你的高效率时间用在重要的任务上,低效率时间则可以来点轻松的娱乐活动,恢复精力。上大学的时候做过一个尝试,就是6点钟早起,起是起来了,结果睡眠不足,早上8点钟第一堂课完全在打瞌睡补觉,还不如晚点起床,养足精神听课呢。
根据管理精力这一原则,我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作息。
1 早上是我最高效的时段,可以进行三小时的重度脑力劳动。
如果中午十二点吃饭的话,保证九点进入工作状态。
2 早上至多连续两小时进行相同内容的脑力劳动。超过两小时再强行干同一件事,就会不自觉的想偷懒,或开小差。
所以要进行切换,例如看书两小时后,可以去听听知乎live。
3 每隔一小时休息十分钟,和同事闲聊一下,走动走动,打扫一下桌面,都可以。
4 其他时间如果连续两小时脑力劳动之后,感到疲倦想偷懒。那就不要挣扎,果断玩去吧。最好是做些运动,但千万不要做高多巴胺或费脑的活动,例如玩游戏,打牌。
5 各时间段适合做的事情(网上看的,不知道是否科学):早上适合逻辑思维,下午适合创造性思维(画画,写作),17点到19点之间适合运动。
6 给自己留点余地,别把身体掏空。以前我有一种想法,如果有点时间,不拿去干正事就是浪费生命。结果发现正事干完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结果时间还是浪费了,还不如慢下来细细的品味回顾。在这个快时代,“慢”也是一种能力吧。
总而言之一句话,顺势而为,找到你身体的规律,去适应它,而不是强行去扭转它。
题图 from 《功夫熊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