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在产品设计时,都面临需要决策的场景。在进行决策之前往往需要通过调研的方式收集信息、了解客户或市场。但如何进行正确、有效的调研,是一项基本技能。本文根据得到平台《跟张弛学市场调研》课程整理,上篇主要介绍如何正确调研。
第一步:提出好的假设
如果一项调研的目的是为决策做参考,那它最好是出自于一个好的假设。
好的假设可以明确调研研究的方向,后续只要证明或证伪这个假设即可;好的假设还可以节约调研成本,聚焦精力。这一点,想想也能明白。
提出好假设的五个问题:
1.我遇到了什么问题?
举例:我现在遇到了基金销售不利的问题
2.我掌握了什么事实?
举例:事实1,大部分客户通过网上购买,不接触理财顾问;事实2,理财顾问事务繁多,仅能服务数量有限的核心客户
3.我的假设是什么?
举例:是否能通过信息化工具或者服务,提升理财顾问的服务效率和能力?进而提升效果?
4.真是这样吗?有没有说不通的地方?
举例:真的是缺乏高效服务工具吗?微信不是已经很高效沟通了吗?
5.只是这样吗?有没有别的可能?
举例:只是因为理财顾问服务能力不足么?是不是客户群的偏好变了?不再依赖我们这类销售渠道了?
第二步:正确分解问题
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开展调研的。
比如:如何做一款帮助投资顾问销售基金的小程序? 就是一个“终极型”的问题。这种问题不能直接拿来调研。
对于“终局型”问题,首先应该进行拆解,最直观的方式是根据实现终极目标的路径进行阶段性拆解。例如上面这个问题就可以分解为如下可以开展调研的子问题:
1.投资顾问是如何寻找、获取核心客户的?
2.投资顾问日常通过哪些方式维护核心客户?
3.投资顾问认为哪些营销方式较为有效,为什么?
4.在营销和维护核心客户时,有没有目前困扰他们(投资顾问)的问题?
必须注意的是,上述拆解后的问题不一定可以直接拿出来询问被调研着,因为它们不够正确、也不够精确。但通过上述拆解后的问题进行调研,可以降低被调研者的回答难度,也可以收集到丰富、可用、符合调研方向的反馈数据
第三步:问题的修正——问对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问的问题不对,会得到错误的答案,也就是被回答者“欺骗”
例如这个问题:“你觉得平时服务核心客户,会觉得缺少足够的素材或专业知识么?”
这就是个错误的问题。回答者可能会为了“维护自我形象”,可以给出“不缺少专业知识”的答案。
应对方式有两种:
A)主动去除或转移敏感信息,给出尽量中性的问题
例如:如果向您提供更丰富的营销素材,您认为对业绩提升的帮助有多大,请打1-5分
B)采用映射法提问,让回答者跳出自我意识
例如:很多业绩不佳的投资顾问都觉得自己缺少足够的营销素材支持,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此外,常见错误的问题还有问题不够精确和诱导性问题两种。
不够精确的问题例如:你会通过微信来营销核心客户吗?(回答者不知道你到底要问什么,一般都会得到简单的确认答案)
诱导性的问题例如:如果有多份营销图片需要发送给客户,您希望将它们做成一个专题网页再发给客户么??
改良后的问题:如果您有多份营销资料需要通过微信发送给客户浏览,以下哪种方式您认为效果最好
1)将图片逐个发送给客户
2)打包成一个文件包发送给客户
3)将多个图片整理为一个专题网页,发送客户浏览
4)我喜欢通过网盘、邮件等方式发送(不用微信)
5)其他(请补充)
以上提问方式即精确界定了“多分资料”、“通过微信”等前提条件,也充分考虑了客户“通过邮件网盘”等其他方式,通过逻辑周全做到尽量不诱导性提问。
第四步:通过调研挖掘潜在需求
1.将所有的提问融入场景,不要简单的询问“为什么“,多问场景和感受。
例如可以这样提问:当你通过微信向核心客户发送产品宣传单页时,你觉得是否能达到了信息传播目的?当客户进一步咨询产品细节时,一般如何反馈客户,是否有足够的参考素材?
2.采用映射法挖掘潜在需求
1)用典型特征分类表达选项,让受访者进行匹配
例如:你觉得一个好的第三方理财服务工具,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以下哪种形象:
A)大而全的武器库 B)触手可及如同空气和水 C)专业高端如欧洲皇室
2)填空法:给一个不完整句子,让受访者填空。
例如:您觉得最后说服力的营销素材,应该是( )
总结
正确调研分为四步:好的假设、正确分解问题、正确提出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研挖掘潜在需求。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建设,我们基本可以拟定一份较为有效的调研问卷了。
后续有空再总结一下如何分析信息,最终决策的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