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往往是治学、做事上的一种倡导。真的能够做到做好博采众长吗?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做到做好博采众长呢?这是不能不审问的问题。
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家训》中,有一条嘉言似乎颠覆了“博采众长”的说法与作为:“凡言兼众长者,必其一无所长者也。”有译言为:“但凡说兼有众人的长处者,这个人必定是一点长处都没有的人。”
我欣赏曾公这个对于“博采众长”的否定断言,但对这个译笔却有点存疑:谁人敢言自己兼有众人的长处呢?所以,对曾公之言取其“意会”为佳,不必“直译”。
“兼众长”作为学习的价值取向是无疑义的,但实做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来看,倾尽心力尚不见得发展好个人的特长,兼有众人之长又谈何容易?我始终以为,与其“兼众长”,倒不如竭力“克己短”——把个人的短处、劣势竭力克服掉,就是在发展自己的长处、强项。这样的辩证观与辩证作为,是个人必须要清醒的。
“兼众长”不可为吗?坦言之,能够做到“兼众长”的,绝对是极少数卓异能力的个人,而非大多数的个人。大多数的个人能够以他人的长处为镜鉴,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就是相当不错了,当然,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需要顽强的意志与毅力。
由上,我们就可以清醒地认知:与其“兼众长”,倒不如镜鉴他人而发展自己的特长,尤其是克己之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