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佩服那种遇事还能四平八稳不紧不慢的人,若不是先天性反应迟钝,必是扛大梁之才。
不理解那些闲不住、坐不住,待在家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非得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才罢休的“永动机”。总感觉环境是为人服务的,如果把自己变成环境的奴隶,老围着它转,有意义吗?
有人说那是因为你懒筋抽着了,还要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嗯,这倒也是。我确实不是一个勤快人。如果闲在家里,我定然不会按时按点雷打不动不折不扣去收拾家,看不下去了,才会集中整理,操起扫把,拿起抹布。
但回想以往上班时可不是这样,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和同事们先打扫公共卫生区,然后是自己的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才能安心泡上一杯清茶,继而才开始工作。
有哲人说过,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我表示认同。否则又如何解释自己居家与上班时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
如果说上班是因为单位有规定,是在他律的高压下不得不做,似乎也有道理。可是偶尔因为事情紧急,临时省略了这个环节又会如何呢?总感觉不得劲,少了点什么,就是不自在。其实就是在他律的高压下,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习惯。一旦习惯被打破,总会难免不适应。
回家之后则不同,如果家里没有一位绝对权威要求,一般就跟换了个人一样,懒懒散散,四仰八叉,对脏乱差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游离于他律之外,则完全依靠自律。自律性差的人,一无时间观念,晨昏不分;二无目标感,盲人骑瞎马;三无责任心,我行我素。三无占全,便是个不靠谱。
想起小时候住在父亲单位的家属院,大院里住了好多人家,邻居说话大点声都可以听到。父亲的某位同事当年也有五十开外的年纪,大叔这天可能在外工作累了,回家躺倒床上就犯困。大妈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大字不认得几个,但持家是一把好手,每天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大妈叫大叔先洗漱再休息,大叔可能是真累了,任凭大妈喊了几遍无动于衷,大妈操起鸡毛掸子给他小腿上就抽过来,大叔吃痛,一骨碌爬起来乖乖听话去洗漱。大妈一脸得意:还治不了你了我!
家里有个管家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妈的家中环境优雅,秩序井然才得以保持。
去别人的家中或办公室窜门做客,看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干净整洁,自然对主人会心生好感;反之,就会感觉这个人或这个家邋遢,埋汰。
良好的环境不仅仅体现一个人的生活品位,反映出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而且也是一种待客之道。
客人来访的机会还是很少,更多的时间则是自己在享用。看着打扫干净的环境,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他律之下完成的是任务观点,自律之下完成的才是态度与格调。
谁也不想生活在垃圾堆里,谁都希望环境清幽。环境需要创造与保持,先做该做的,然后才能做想做的。
上午去老院子清理卫生,犄角旮旯粗略打扫一遍也花费了一个多小时。院子干净了,我脏了。看到满身的灰土,摘下变污的口罩,很舒心,有付出才有回报。
相比前几天上街走几步都浑身冒汗,腿软气短,惊奇地发现,今天干了这么多的活居然没出汗,出力后身体反而很舒服,看来身体恢复得很好。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希望身体的恢复也能同步。告别沉疴,告别晦气,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