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
你是内控者还是外控者?

你是内控者还是外控者?

作者: Mu_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11:32 被阅读4次

    根据控制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控制倾向和内部控制倾向两种人格特征。内外控取向受个人期望所影响,即对某行为将会导致某特别的强化之期望,每个人对行为导致强化的期望不同,有些人将事件的原因和控制归于自己的力量,这些人被称为内控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或 internals)。

    缘起与发展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控制点的概念。在罗特看来,人类能够被分为两个基本类别:那些相信控制点在自己身上的人和那些认为自己受到身外力量如运气、命运、或者无法抗拒的他人所控制的人。

    第一个群体被称为内控者(internals),相信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们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对改善自我命运的能力感到乐观,能抛弃一些糟糕的习惯。他们相信意志力量和积极思考。他们决心控制自己的生活,无论好坏。

    第二群体的成员被称为外控者(externals)。他们把自己看作环境的受害者和命运的玩物。如果他们喝醉了上床抽烟,引起火灾烧了房子,他们会解释这场灾难是不幸命运的又一例子,而不是错误的判断,更不是坏习惯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喝醉了的司机撞了内控者,内控者会责怪自己本来应该更多警惕车轮,应该在看到醉汉开车过来时赶紧躲开他才是。

    朱利安·罗特发现某些群体中往往集中了大量内控者,而另外一些群体中往往表现出外控者的社会心理特征。比如,犹太人往往是内控者。罗特本人出生于犹太移民家庭,是经典的成功者,相信通过艰苦努力和学习能够改善自己的命运,爬到社会上层。他是典型的自我奋斗者,但罗特的成功故事当然在美国的犹太人移民中并不罕见,实际上在美国其他移民中也一样。毕竟,移民表现出一种控制自己命运的信念,通过离开自己的母国寻找新家来实现更多控制自己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实验显示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可能是外控者。这些文化差异显示控制点或许能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有意无意地传承下去。为了鼓励社会拥有更多内控者---即天生的自由意志论者,社会需要强调独立价值和道德机构的文化传统。它必须教导年轻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来不要把自己看作环境的受害者。研究众多人类文化的人类学家已经遭遇到很原始的社会,如苏丹努尔部落(the Nuer)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攻击性。他们在很小时就被教导决不能被他人欺负,如果有人试图控制他们就激烈回击。但无论在哪里都发现,位于独立传统核心的都是一套命令:依靠自己。不要听别人的话,要自己思考,决不当别人的跟屁虫。不屈服于任何人,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怕霸道者的威胁。不要听任自己成为嗜好的奴隶,伪装极端重要的自我控制。尽一切可能确保社区其他人坚持和珍视同样的独立传统。

    定义编辑

    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人的内部,称为内控者。

    莱夫库特的研究发现(1972),属于内控倾向的个人比较关心成就感,而且在遭遇挫折时倾向于采取积极、具建设性的方式来应变突如其来的事件,对挫折的焦虑感也较少;相对的,属于外控倾向的个人,则比较容易感到焦虑,并且在面对挫折时较倾向于非建设性的行为,多关心失败后的恐惧而少关心成功后的成就。影响个人控制点的因素很多,他综合各家研究结果,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所谓家庭因素包括父母态度与期望、父母行为及性别差异;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种族、文化差异等。他的研究还指出,白人较为内控,其次为美籍西班牙人,再次为印第安人。

    特点

    这类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内控个性的管理者认为组织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效率。管理者需要具有内控个性。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他们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内控者还是外控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fc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