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份,我参加了一个讲座。
讲座上有众多大咖,不乏很多微博大V,经济学家、房产学家、著名卫视主持人等等。
在讲座过程中,我都有点恍惚,这是我们电视上见到的大咖吗?咋也就如此一般?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嘛?咋这么容易就被我们见到了?几米的距离。
也就是那次,让我对名人不再设限了,名人无非也是普通人,不必对他们太过虔诚。
最主要是,名人也缺钱,缺钱他就要出来卖,一卖就不存在高低贵贱了,你高贵?那你为啥还要出来?
怕的就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彷佛不缺钱。
讲座中没听到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东西,即便当场听到后觉得不错,现在早已忘记了,但在讲座结束时得到了一个收获。
讲座散场时,嘉宾们都出来了,其中有一个是南京本土的嘉宾,身边围了一群人,黑压压一片。
我很好奇,咋这个不知名的嘉宾比知名的嘉宾还要火?
于是我就走了上去。
原来,本土嘉宾是一个房产大V,做房产自媒体的,围的这一群人都是在咨询买房的。
我在旁边听了听,发现讲的的确很有道理,干货很多,不像市面上的其他房产大V,只顾着自己赚钱,不顾着粉丝,甚至还坑粉丝。
也就是那次,让我学到了官府地铁线。
什么叫官府地铁线呢?
一条地铁线上,要么是省ZF,要么是市ZF,或者就是其他省直、市直单位,你说这样的地铁线两旁的楼盘能差嘛?
一言惊醒梦中人。
我们咋就联想不到呢?
在那之后,我就开始关注起这个大V了。
前几天,通过这个大V的公众号,我得知,本周日他们将要在某一个楼盘里举办一个讲座:2019,该如何买房?
这种活动性质我很清楚,因为之前参加过几次,就是楼盘营销团队请这些大V过去,顺便带一些客户过去,做做广告,意义不是很大,很有可能是白跑一趟。
但因为我觉得这个大V人还不错,不同于其他大V,所以我就准备过去,而且还收费呢,不过也是象征性的收一下,8块8一个人。
昨天下午,我硬着头皮过去了。
由于中途接了下朋朋,朋朋周日休息,正好能带他过去一起学一学,所以到现场时迟了几分钟。
但活动没迟,我们赶到的时候还没开始,大V也刚到不久,台下一群群观众在等着,大多是中年中产阶级。
因为大V是刚到,投影仪话筒之类的都要设置,所以大V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把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改为了提问问题。
我第一个举手,提出了我的问题。
大V帮我解答了一番。
以专业性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果然豁然开朗了许多。
一番问题轮番轰炸完,大V开始讲课。
从人民币破七,到英国考察见闻;从国内房产中介,到国外房产经纪人。
聊了很多之前没听过的东西。
比如在他考察英国期间,采访了两百多位英国人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英国帝国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后,最值钱的依然是房子?!英国人一样需要加班到很晚,节奏不比中国的上海差到哪里去,所以在置办房产时,通勤时间依然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
由于我们到的晚,所以朋朋选择了最后一排,但我发现第一排还有一个空位,所以我就跑了过去,从而在讲课期间就没能和朋朋交流。
在讲座结束后,朋朋走过来,感叹了一下:听的太过瘾了,干货满满的。
的确,听的是很过瘾,学到了很多东西,算是开阔了见识。
所以说,投资房子,远不是有钱就可以,需要学很多东西,综合性来考虑,来看待,来赌。
投资本来就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都是在赌,只不过有的人赢的概率大一些,有的人赢的概率小一些,这个概率大小就取决于你肚子里有多少货,或者说你的经验有多丰富。
而卖房子也不简单只是卖房子,并不是说带客户跑跑腿,看看房就可以,同样是需要掌握很多知识。
据大V所说,最顶尖的房产中介,一年赚个两百万很轻松,稍微用心点的中介,一年也至少是五六十万的收入。
所以说,卖啥,都不如去卖房子。
关于如何卖房子,见下一篇日记。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