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学短》学习录74

作者: flyinrain12123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7:49 被阅读0次

原文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释义

凄怆:指悲伤;悲凉。

百年之后:人死之后,死的婉词。

感受

这一篇诏书应该是曹操晚年时候写的,先看看白话文翻译:

我发动义兵的目的,是为天下铲除暴乱。可是我故乡的百姓几乎死光了,我在境内走了一天,竟未看见一个熟人,这种情形真叫我悲痛伤怀。发动义兵以来,牺牲的将士凡无后人的,让他们的亲戚作为他们的后嗣。分给他们田地,由官府配给耕牛,设置学校,派教师教育他们。给活着的人修建祠庙,让他们能够祭祀自己的先人。倘若灵魂有知,我死后也没有什么悔恨的了!

我们的传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原来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退休养老的制度,而人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老了就无法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只能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这么看,养儿防老也是无奈之举。当然,因为这个也衍生出了家文化,讲究子孙满堂、四世同堂、多子多福。

人,年轻时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年龄大了就开始想着后事了。曹操虽然是不世出的枭雄,但也无法免俗,也一样希望自己老了没有遗憾,少受人咒骂。

古人不仅畏生,更畏死。死的过程会恐惧,更怕的是死后还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史家创造的谥号制度,绝对是悬在很多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他们感受到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过,后来的谥号越来越假,越来越形式主义,史家也越来越没话语权,谥号也就失去了意义。

曹操这个诏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厚待死者的后人。这也是激励生者的重要手段,让活着的人冒死冲锋,需要免除后顾之忧。这与现在优待烈士,是一个道理。

相关文章

  • 《念楼学短》学习录74

    原文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

  • 《念楼学短》学习录34

    原文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曰:“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

  • 《念楼学短》学习录29

    原文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 《念楼学短》学习录33

    原文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

  • 《念楼学短》学习录3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释义 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古代指平民...

  • 《念楼学短》学习录2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释义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

  • 《念楼学短》学习录1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

  • 《念楼学短》学习录7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 《念楼学短》学习录9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 《念楼学短》学习录10

    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念楼学短》学习录7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t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