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经常去儿科探病,见到了多位陪伴孩子治疗的妈妈。
生病的小孩子都会长点小脾气,不时因病痛或输液的药物刺激而哭闹着,一旁的妈妈们也跟着担忧、心疼,神情中流转着无奈和疲惫。
九床那个女孩的妈妈,在这样的群相中显得格外不同。
她很爱笑。
和孩子讲话会笑,和病友打招呼会笑,向护士说感谢会笑。觉得她坐在那儿,那一块空气都是快乐的,都是很生动的。
聊天时得知,生病的小女孩是她的二女儿,正在上初一,大女儿30多岁,早已成家有娃了。
我猜她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少,黑色的毛衣,红色的阔腿裤让她格外惹眼,龙其外面那件红色的长风衣,走到哪儿都是一团热情的火焰。
九床妈妈该是一个外向性格的人吧,我们讲话她会很随意的搭上话,就像是熟悉的街坊邻居一样。但从没见大声喧哗或者是纵声欢笑,她总会顾及屋里面的小孩子,有没有在睡觉,有没有在哭闹。更多的时间她都在笑呤呤地和自己的女儿讲话。
02
有一次,她的远房表弟,也就是小女孩的表舅舅,来到病房中看望生病的小姑娘。
小姑娘对这个表舅舅很陌生,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羞涩的笑着,她的妈妈就轻声提醒:“妞妞,舅舅来看你啦,给舅舅问好呀。”
小姑娘马上甜甜地说:“舅舅好。”客人走的时候也主动说:“舅舅再见,我很快就好啦,能回去上学了。”
九床这个小姑娘,也特别喜欢跟自己的妈妈讲话,经常兴致勃勃拿着数学书给母亲大人讲题。妈妈笑望着小女儿,不时地点头或发问,小姑娘讲的更来劲了。
有一丝触动,如果是我家豆子当年这样给我讲题,他说不了几句,我应该马上就会变脸:你说的是啥呀?上课有没有认真听?
然后要一五一十指出他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不管这样做他会不会觉得扫兴。
就像第一次和豆子下军棋,从未想过放水而是直接把他逼入穷巷,孩了大哭一场,我还觉得自己很有原则,很讲道理。
年轻又执拗的我,眼里融不进一点沙子,有着可笑的愚。
03
忽然想起另一位伟大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中作家史铁生的母亲,一个慈爱,细心,善解人意的人。在《我与地坛》的朴实笔调中,又看到她聪慧、坚强的一面。
和我眼前所见的这些患儿家长比,史铁生母亲的心情无疑是沉重万分的。拯救残疾的儿子和儿子伤残的心灵,就成了她人生重要的使命。
她花尽了积蓄,费尽了精力,只为博一份渺茫的希望给自己的孩子。
我毫不怀疑,史铁生老师后来的生活勇气,是她用刚强和至爱,一点一点种在儿子心坎里的,随着时间的酝酿,发芽壮大,直至长成参天大树,风雨无法撼动,而她也用自已隐忍的言行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悲壮而辉煌的生命之歌!
“她知道我心理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
一位善良敏锐的母亲,是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的,并懂得运用一种智慧的方式,小心翼翼,默默无言地呵护儿子那颗敏感而破碎的心。
04
史铁生先生曾说:“一个幸运者的母亲必然是一个幸运的母亲,一个明智的母亲,一个天才的母亲。她自打当了母亲她就得了灵感,她教育你的方法不是来自于教育学,而是来自她对一切生灵乃至天地万物由衷的爱,由衷的颤栗与祈祷,由衷的镇定和激情。”
就像九床的母亲,她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很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但她深深地爱着孩子,在生活细节上指点着孩子,在学习方法上给她广阔的天地让她自由成长,在女儿急切要回校学习时,恳请女儿多在家休息一天,养好身体。
当然她一定也深爱着自己。
她不会把自己人生未竟的梦想压在孩子身上,用“为你好”的名义操控孩子的人生,只为减轻自己的焦虑。
正如史铁生老师说的那样,“一个幸运者的母亲,在你幼小的时候她只是带着你走,走在家里,走在街上,走到市场,走到郊外,她难得给你什么命令,从不有目的地给你一个方向。走啊走啊你就会爱她,走啊走啊你就会爱她所爱的这个世界。
等你长大了,她就放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她深信你会爱这个世界,至于其他的她不管,至于其他那是你的自由你自己负责。
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你能常常回来,你能有时候回来一下。”
希望每一位妈妈,都去学一学如何做一个幸运者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