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雏形在我上小学期间就已形成,那时课本里有篇课文以珍珠形成的故事为例告诉我们要忍受磨难,因为成功孕育于苦难之中。这个例子很快在同学们的作文里泛滥开来,毕竟是个能加分的形象比喻。但仔细一想,却疑惑珍珠对于母贝来说到底像不像人类那样所认为的那样珍贵。直到初中时,我还把这问题提出来跟我的一位挚友讨论了一番。他当时的想法几乎与我一致,即很少人会考虑蚌蛤的感受,人们只知道珍珠是他们眼中的宝物罢了。
而如果在某种意义上蚌蛤所忍受的磨难最终只是给人们带来了价值,那么这样的比喻给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激励感很可能是不真实的。当然长大后我们都会理解编者和作者真正的良苦用心,毕竟是个良好教育感化手段。然而,我还是有些执着于蚌蛤的自身感受,尽管从逻辑和哲学上来看以己度人都存在着不充分的推论关系,更何况去理解非人类的动物,但是“知鱼之乐”的确信感还是给了“子非鱼”的我毋庸置疑的信心。
于是我暂且这样想:本来珍珠的形成就是蚌蛤为了舒缓异物进入身体的刺激而不断分泌物质消耗自身的过程,一旦遭遇进沙子异物的不幸,那将可能是它一生的命运。因为当珍珠最终形成后却还未来得及享受舒适感,蚌蛤也许就要被人类生剖开来取珍珠,虽然也有人乐意兜售大珍珠。当然,你可以说蚌蛤没有像人类这样复杂的情感,但是对于生命体而言,必定有一套趋利避害的机制,它可以告诉我们蚌蛤的感受如何,这在生物学上有据可依。不过也得承认,类似的这样事情涉及的方面错综复杂,仅凭主观所把握到信息没有太多说服力,这里只是浅谈一番。
仔细想想,对于蚌蛤来说,珍珠具有唯一的价值可能就是促使了人类大规模养殖它们种群,从而让其在生物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得以代代繁衍生息。只是,我们难以评判和理解的是,这样生存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