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产品
产品设计方法之发散收敛法

产品设计方法之发散收敛法

作者: 江南北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22:33 被阅读0次

    1 发散不能自我安慰,如果一个正常人都能基于一点发散10 条,一个产品人员随便都能发散30 条,如果你发散15 条而沾沾自喜,这个发散结果可想而知,你做了,但是做的和多数人想的其实是差不多的。

    2 在别人的尽头作为自己的起点:如果竞争对手公司的产品人员可以想到100 个点子,那么你需要从101 个点子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点子来作为发散的开端。不要把前100 个结果作为自己发散的结果,这比较像专利申请,先把已经申请的上万个专利项目排除后,再考虑自己申请什么专利。

    3 非正常状态下发散:如果发散总是是正常工作时间去考虑往往只有正常的结果,在办公桌前发散会是办公桌上的结果,在会议中发散会是会议中的结果,同样,在上厕所的时候发散会得到只有在上厕所时候才能得到的结果,在洗澡的时候发散会有在浴室中灵感,在睡觉前发散会有在半醒不醒中状态发散的结果。

    4 多维度发散;在不同维度发散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实际操作很少有人真是多维度去考虑的,举个例子,别人过生日送个礼物,这个事情看上去发散很简单,实际上发散的维度可以很多,基于价格,基于兴趣,基于实用性,还是基于比较少见,能找到多少维度这个本身是一种挑战。

    5 跳跃式发散:一个好的发散结果,可能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也不是一个顺序逻辑推理关系,可能发散的结果是没有关联的,甚至是不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结果,就好像做梦到找一个人复仇,可是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发散的结果可能回顾起来,发现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发散出来的,这个结果明显区别于其他的发散结果,甚至感觉是两个人发散出的结果。

    6 基于抽象去发散:比如手机可以是什么形状,这个发散就需要忘记常见手机的款式和形状,发挥想象力去思考这个问题,否则答案永远是方的,圆的,菱形的。忘记现有的去发散这个才能减少束缚,先入为主的意识越强,发散的效果越差。

    7 假设发散:很多发散总是被现实因素,特别是常识所影响,比如实现某个功能依赖一个技术,而这个技术是不能实现的,那么大家可能会停止这个方向的发散,这个会导致很多发散结果是缺失的。我们要假设这个技术条件是具备的再去发散。很多人提不出假设条件或者说不敢相信这种假设。

    8 交流发散:很多人发散属于一种自闭症的发散模式,可以尝试找不同的人去聊同一个话题,不同的人会碰撞不同的火花,可能找10 个人聊会是一个结果,找100 个人聊会是另一种结果,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做充分的碰撞。

    9 生理极限发散:多数人发散总是考虑到一个生理极限就停止了,举个例子,一个人想问题从晚上7 点到12 点,因为他要睡觉了,但是他能不能继续把这个问题想到次日早上6 点呢,这种超越生理极限的发散往往会有惊喜。如果是三天三夜不睡觉可能超越疲劳的极限才能有所突破。

    10 换为思考发散:在自己发散前想想那些高手可能是怎么发散的,从而给自己定一个发散的高标准,比如解决一个产品问题,去想想乔布斯可能怎么思考,李彦宏怎么思考,马云怎么思考,否则自己发散的层次可能和某个食堂工作人员的思考方式差不了太多。那些高手一定不会按照正常思维去发散和看待一个问题,所以在发散前可以考虑那些高手可能会怎么思考。

    收敛的几种缩小方式:

    1 冲动法:看了那么多创意,会不会自己拍大腿,会不会跳起来,会不会有奔走相告的冲动,如果有这个发散结果就值得留下来。

    2 揣测别人极限之外:对某发散结果,尝试下,是不是身边100 个人可能都想不到,或者甚至连自己的领导,连业界权威都想不到,那么这个发散结果也可以保留。

    3 排序法:强制一定的比例排序,100 个想法留1 个,如果想再增加一个需求或者功能创意,再额外发散100 个。

    4 回顾法:如果一个结果一个月之后,一年之后,五年之后感觉还是很不错,那就值得把这个发散结果深入去考虑如何实现。

    5 听不懂法:有的创意或者点子别人不赞同,或者听不懂可能是个好事,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如果一个发散结果大家不理解或者不赞同也提不出合理反对意见,那么可能是一个看不懂,来不及,跟不上的发散结果。

    发散收敛最难的地方就是总是高估自己初次发散收敛的结果,要在潜意识中告诉自己,自己想的都是错的,正确的有价值的还是以后的10 次发散收敛之后才会得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设计方法之发散收敛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kv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