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芥子园
你大可轻盈走来,自然不知芥子园的主人、李姓的祖先曾在清朝带着昆家班,走了大半个中国,而你姗姗来迟,心中怀有文学梦,又第一个从花园中退出,去浦江主持一场因谁而起的晚会。这是浦江作家采风团中最年轻的作家李海珍。
园因草而绿,草依园而生。在现场,不知谁问我“什么是芥子”,我刚回答,女诗人季娟樨就说了一句:芥子纳须弥。徐水法老师也似乎吟诵了一句,只是没听清楚。看来,我还真的没有李渔先生笔端生情、博闻强记的本事。早上想来,这问者也许是专写生态散文的张锦吐老师,身材高高大大的,不知会不会有山东大汉的血统,也许是“今日浦江”的新闻同行张庆平老师,长者一张睿智的圆脸,生人面前,笑而不答,含而不露。是上周二吧,我与刘鑫老师在浦江文友陪同下,去全县书画第一村礼张村走了走,知道村中张氏的后裔来自江苏清江。这次,浦江作家采风团来了三个张姓作家,除两位先生外,还有一位近年专攻心理学而获得佳绩的张丽丽老师,他们仨会不会与礼张村有联系,我无从得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56161e370bcb80ce.jpg)
话题扯远了,回到园中来。林隐君主席在文联工作,又是李渔研究会资深人士,由他来当向导,解读芥子园和园主人的生平最合适,只是才当了半程,终因家中事儿催得紧先行离开了。在李渔生平展览馆里,我过了一把电影、电视剧副导演的瘾,请李氏门生也是舞台主持李海珍站在昆剧小生偶像前拍一个戏服照,拍摄者自然非兰溪作家邓亚平莫属。他通过手机镜头,再三斟酌,然后一次通过。想当年,李渔既是剧作家,也是导演,是否演过小生和老生,我不知情,如果是,他才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戏剧舞台艺术家。也许他内心一直有苦衷吧,一个昆家班去外地演出,女主角王姬、乔姬的表演费可以忽略不计,总需要一些衣装费和胭脂购置费,另外剧具运输费、剧组差旅费也不能不象征地出点手。可这钱一省一出手,却省出了一个戏剧大家,有了一个风流才子的雅号。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这段唱词是《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与《牡丹亭》一样雅致,一般唯美。我想在这里改动一下,看看是否与芥子园和我们这些在世界大戏院中呆过一些年月的演员们相称:
兰江边,横山地,春意迷。浦歌快递。午后造访芥子屋?总是戏文忆。黛山秀芳枝,秘园诱豪情,两县三江相偎依。五六古道笠翁亭,千里岗上听昆戏。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4月18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