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医事件

作者: 7思录 | 来源:发表于2024-07-19 22:57 被阅读0次

          今天,又一起令人痛心的伤医事件发生了。一个加班给病人看诊的医生,被一个丧心病狂的人无辜砍死了。他经过了多年努力的学习,经过了一次次临床实践的考验,才成为了一名主治医生,成为能够操刀做手术拯救患病者的人。而今天,当他的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时,他的“救命”却没有被听见。

          当下,随着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却没有让医疗环境变得更好。因为技术始终是冰冷的、中立的,人们需要它,它却无法真正理解人类。于是,人们往往将人与技术间的矛盾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即技术接受者与技术使用者之间的矛盾。随着技术以其更精准的技术识别技术、更精妙的治疗手段、更完善的疾病监测过程等介入人们生活,医疗成本投入越来越大,医院治病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手段,看病治病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譬如,以往一个感冒的疾病只需医生根据经验进行识别、作出判断、对症下药,往往百来块钱就能治好病。而今天,在先进技术的当下,如果你因为感冒去医院问诊,医院为了更全面准确的监测判断你的病情,防止误诊,往往需要对你作一系列的检查,如抽血化验、胸部ct、心电图等,结果诊断结果很大概率仍是那个“普通感冒”,再给你开同样的药,但因为做了检查,你的看病治病费用将达到六七百元,仅仅是治一个感冒。再加上,有了技术的介入,看病过程中穿插着各类检查,检查和门诊地点往往不在一处,有涉及费用缴纳等,看病的流程就变得更加复杂疲惫,于是病人对医院的情绪好不了哪儿去。而有了表现优异的医疗设备介入后,医生的权威和能耐、专业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自身和权力和功劳让渡了一大部分给技术,医院也往往归功于先进技术而不再仅仅是优秀医学人才,医院运营成本提高,便会降低人力成本。医生们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却又得不到同辛苦匹配的薪酬,于是难免有将自身工作情绪发泄到无辜患者的情况。医患矛盾与日俱增。

      然而,这种矛盾不应发展为要以生命为代价的地步。病人应当跟上时代的思想,技术介入医疗带来的种种医疗流程、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改变不是以某个医生或是某个病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技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对于医生的问诊应多一分理解和相信。我们整个社会都应当爱护辛苦培养出来的好医生。医疗事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们的后代总有一天将受惠于医疗事业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应当有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制度、机制保护好宝贵的医疗人力资源。

        希望伤医事业不要再发生。

        希望医疗技术能有更大的进步,以解决好当前的矛盾现状。

相关文章

  • 医者,仁心不自医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近年来医闹伤医事件、医生猝死事件、医生自杀事件大大增多,导致为医者人人自危,甚至选择弃医另择...

  • 医患已伤,你还不作为?作为普通患者的一些思考

    ------林雨轩,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晨,见贵州伤医事件,想想近年来医暴事件升级,不禁怕从心生!不仅仅是医暴事件本...

  • 这些小事,让你告别好工作

    前不久北大医院的伤医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零容忍”伤医行为,是尊医重卫的基本前提。近日,发改委、人民银行、卫健委、...

  • 伤医事件何时休

    北京民航总院又一起伤医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每次看到这样的报道都让人心痛。伤医辱医事件为何逐年递增。医患关系为何...

  • 医伤

    他在床上睡的一如既往的深 正如我被伤之后的清醒 文字可以让人平静 不过看到他睡成一团的脸 还是想捶扁 我把灯全部打...

  • 医伤

    徘徊路旁 绿色的小手不停召唤 时光在树枝上生长 门前的风景已移居他乡 我伸出双手 只剩下空气和阳光 谎言用虚伪的美...

  • “暴力医闹”屡禁不止的症结在哪?

    相关背景 近几年来,医闹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有暴力伤医乃至杀医的极端恶性事件。如前段时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

  • 从博弈论囚徒困境视角看医患矛盾破解之道

    随着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后,医患矛盾从未如此突出过!近些年来,伤医、杀医的事件在报道上屡见不鲜,用一句不恰当的...

  • 我还能换个职业吗?

    最近杀医、伤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前几天朋友圈更是让纪念被害同行的黑丝带给刷了屏,面对这么惨痛的事件,向来反应迟钝的...

  •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2020年1月份,北京朝阳医院发生了一场暴力伤医事件,而陶勇大夫是这场事件中的受害者。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医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hj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