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烟中雯城-分享馆
防范协作孤岛化(12):知识管理方法(下)

防范协作孤岛化(12):知识管理方法(下)

作者: Meta烟中雯城 | 来源:发表于2021-12-09 07:53 被阅读0次

大家好!

在上篇和中篇中,我已经将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几条方法进行了说明,也就是企业层面的理念养成、团队负责人和知识管理工程师层面的知识识别和知识架构,再就是每一位个体所负责的知识收集和整理。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继续就知识管理中的方法和理念进行阐述。

知识审核

当知识收集和整理工作全面铺开后,那么对于这些知识的审核工作也需要同步展开,特别是审核策略的制定工作。审核策略的好坏将决定后续审核的成效。

为什么需要审核呢?我们先来看看各大自媒体平台对于自媒体作者发布文章的态度。

在自媒体平台中,凡是将要公开发布的文章,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只有在符合平台规定,或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这样的文章才允许发布,否则就会因审核失败而退回,并在重新修改后提交。

当然,由于自媒体平台的投稿文章数量庞大,因此光靠人工审核是难以满足要求的,绝大多数文章的审核都需要通过各种算法来辅助,只有在作者申诉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才可能会有人工审核干预,为一些被误判断的文章进行洗白。

而与自媒体一样,在企业的知识共享空间发布之前,知识都是需要审核的,因为一旦知识未经审核,那么那些有着严重错误和谬误的知识就可能流入到共享空间中来,不仅起不到赋能的效果,更会“以讹传讹”,给知识的使用者和借鉴者带来误导。

因此,相比于公开发布的文章,对于知识的审核应该更为严格和严谨,至少需要在准确性、完整性和语言表达上进行严格的把关。

在知识审核工作中,有两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就是各团队的负责人,也就是知识架构的制定者。

员工提交的任何知识是否符合知识分享的初衷,是否符合知识架构的要求,是否符合准确性的要求,团队负责人往往是最为清楚的。由他们来主导这一工作,能够更为迅速高效;

另一个就是知识管理工程师,他们可以基于自己在知识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对知识的完整性、合规性和适用性进行严格的审核。

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工程师会围绕知识对象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也会和团队的负责人进行密切配合,在自己也真正吃透知识的情况下,再结合专业的知识管理经验进行审核和优化。

在知识审核层面上,只有在团队负责人和知识管理工程师的密切配合下,才能有效确保最终发布的知识是准确的,也是高质量的。

另外,知识审核其实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而我们往往会忽视第二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常规的审核方式。

典型做法就是制定一个通用的审核流程。每一位员工在完成一条或多条新知识的递交后,将通过信息化系统,同时触达团队负责人和知识管理工程师进行审核。

审核完毕后,再将审核结果和建议发还给知识的提供者,由其修改后再次进行审核,直至最后符合要求,如有必要,这样的循环将重复多次。

这是最为典型的审核流程,并且不仅仅适用于知识管理领域,其他领域也是可以适用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围绕审核这一目标,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这是一个往往会被忽略的层面。

在任何时候,审核工作都不能成为一种无限期的重复劳动,不能为了审核而审核,否则这样的工作将流于形式,并且随着知识数量的不断上升和井喷,知识审核的工作量也会大幅提升,往往总会超出现有资源的承受范围。

因此,知识审核工作应该成为一种引导式的服务,应该是一种“以审促进”的形式。

任何审核工作完成之后,都要进行复盘,从中萃取出共性的问题,并向负责知识收集和整理的员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其能在执行或者后续的自检过程中将问题提前消除,并将此规则应用到同类型的知识之上,减少后续的重复审核。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个知识管理中嵌套的知识管理,也就是将知识管理理念纳入到审核工作的本身,在知识管理工作全流程中发现的问题,都作为方法型知识和最佳实践型知识沉淀下来,从而促进知识管理工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这两大层面都能得到重视的话,那么这样的知识审核工作才算是较为成功的。

知识迭代

和其他所有事物一样,知识并不会像一潭死水一样,处于静止状态,任由其发黑发臭,而是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而不断更新换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视这一变化。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样一句话(非原话,主要是意思表述):

“人们往往习惯用自己熟知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无论这样的经验是否还适用,因为这样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

是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之常情。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时间老人是最为无情的,任何变化发展也是无情的,如果我们没有因时而变,那么就会像等在公交车站台上的候车人,明明亲眼看到末班车已经驶离了站台,仍然会继续等待,而不想想有没有其他可以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方法。

而在知识管理层面,我们更不能将其视作是静态的,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任何知识,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及对做好知识管理的追求,将知识始终处于不断迭代的良性状态。

无论是团队负责人,还是知识管理工程师,都需要保持对知识迭代的敏感性,保持与市场及各种新趋势、新研究之间的联结。

更为理想的状态是,全员都能保持对知识更新的敏感性,或者至少能在自己负责的知识类别或模块上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定期的探查。

有些类型的知识本身就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比如调研型知识,这类知识的负责人本身就会关注竞争对手和市场的情况,并基于统一的知识架构进行补充。

对于团队负责人而言,自己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调研经验,无论是专业型知识还是行业型知识,都有长期积累下来的有效调研途径。

团队负责人不妨将这些途径以一种知识的形式进行分享,将更多的好的调研方法传授给员工,从而为员工赋能。

这样,员工就能知道从哪些途径获知消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调研是最为高效的,或者如果工作量较大时,可以采取定期或批量进行调研的方式。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应该确保不遗漏任何知识的更新。

与第一次提交的知识一样,任何知识更新的内容也需要经过团队负责人和知识管理工程师的“联席”审核,确保更新后的知识也是符合要求的。

这可以认为是员工与团队负责人之间的又一次良好的协作。

在这样的协作中,不仅仅员工的知识收集能力大大提升,也让原本由团队负责人负责的调研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使其能够将时间放在更为重要的创新和战略工作上。

还有一个好处是,团队负责人也能从下属提交上来的知识中掌握全新的信息,这样的效率要远远高于自己一个人的调研,获得的信息量也呈现倍数级的提升。

除了那些既有知识需要迭代外,知识架构其实也是需要迭代的,只不过其迭代的频率可能不如知识本身的迭代频率。

但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时,知识架构就一定需要因时而变,进行及时的迭代,也尽可能带动之前知识的更新。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架构和知识本身的迭代,这是良好的知识管理意识之一。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就知识管理中如何应用激励机制进行展开。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范协作孤岛化(12):知识管理方法(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ox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