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因为剑是直的,刀是弯的,而大侠们都是直男癌。
乍一听似乎好有道理,居然让我无言以对。
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不妨先来看型:剑的线条刚直不阿,给人宁折不弯的性格暗示,符合侠义精神;刀、戟、斧、钺、钩等等则多有弧线直线相交错,其性格暗示并不明显。
然后看剑身:剑往往直且瘦长,暗合游侠的翩翩风骨。
再次是剑色:多银白,映照这光明磊落的侠客精神;倘若说一个人用的剑是血色或者是黑色的,那他一般已经堕入了魔道。
而且在仙侠玄幻小说里,你大喝一声:“剑来!!!”便可御剑而行,若要踩一把弯刀四海八荒满天飞,方向估计很不好掌握,容易串错门......
不过谁告诉你小说里剑客多的?看过演义小说没有哇?
关二爷使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张飞耍丈八蛇矛,典韦执八十斤双铁戟;李元霸仗两柄擂豉瓮金锤,都不用打到人,锤头一碰声波都能把人震下马去;宇文成都镏金镗,秦叔宝金装锏,尉迟长槊铁鞭,混世魔王三斧头,李存孝禹王槊,王彦章各百斤双铁枪;赵官家和郑恩用大棒,岳王麾下碗口粗双铁枪、铁锏、八大锤......
演义里有用剑的没?也有,比如刘皇叔持一对雌雄双股剑,在那还没马镫的年代里常常拖他兄弟们的后腿,结果成全了吕布战三英的一世英名!
所以按照评书的说法来讲,剑客不是职业,剑客其实是职称。
到了东汉末年,适于劈砍的环柄刀就已经取代长剑成为军中大量配备的短兵器,而后的战场上,剑主要就是用来装逼的,比如杨志卖刀,而林冲白虎堂送的也是宝刀而不是宝剑。
柴进:“杨志,你贩剑吗?” 杨志:“柴进,你撒币吗?”
......
而且我怎么觉着古龙书里刀客多呢?
所谓君子执剑,浪子挎刀,我们仅看主角哈:
小李飞刀李寻欢
萧十一郎《萧十一郎》
叶开《边城浪子》
傅红雪《天涯明月刀》
丁宁《风铃中的刀声》
丁鹏《圆月弯刀》
为什么金庸喜欢剑而古龙却唯独爱刀?
因为古龙认为:
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刀却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飞刀,又见飞刀》序
古龙笔下的浪子多是落魄潦倒,低到尘埃里的,而同时又是执着而坚定的,他们无畏的心从尘埃中开出花来,用刀再合适不过。
古龙的配角里也有用剑的,如果改改,画风会很清奇:
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一刀西来,天外飞仙。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他的刀法只有一种——杀人的刀法。他轻轻吹了吹刀上的血,血珠轻轻地在空中划了道弧,落在地上,渗入泥土中,转眼只剩下淡淡的痕迹。
他说:“当你一刀捅入他们的肚子,眼看着血花在你刀刃下绽开,你若能看得见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就会知道那种美是绝没有任何事能比得上的。”
假设刀客真的少,是因为刀更难练吗?
恰好相反,刀易装备,更容易训练,你看看古代的捕快和锦衣卫,哪有用剑的?
而且在中国古代讲究的十八般兵器中,人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在这里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这恰好说明了刀在实战中的主导地位。
比如上图丁白缨所用的,是历经明清两朝盛传的“戚家军用刀”。
而且练家子们所谓的“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说的就是难易程度。
棍粗放,易上手,大开大合;刀单刃,有去无回,霸气;枪借力蓄势,对力量的要求最为精细,“一辈子枪”说的就是要保持一辈子强健的体格及对“势”的感应;而剑双刃,易伤人伤己,最讲究技巧性与手感,所以“宝剑随身藏”指的是三天不练就往往没有手感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感觉剑客多刀客少呢?
其实既不是因为装逼的需求,更不是因为实战上好用,诗词小说中用剑比用刀高级的感觉其实来自文学意象。
剑仙李白如果沉吟:“拔刀四顾心茫然”,立刻就会有种李鬼上身的既视感。
同样大家也可以想象下面的这个场景:
公子一袭白衣,翩然而至,负手笑道:姑娘让你久等了。接着几缕清风卷起衣襟,露出一口金丝大环刀......
其实刀枪棍棒剑等都属于意象,而诗人和作家们正是采用这种文学意象,来达到约定俗成的“逼格”,比如: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献钱尚父》
小说中经典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其所执兵器所表达的意象,往往都是十分吻合的:正如《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持倚天剑,而谢逊却拿屠龙刀。
又比如倘若改写成了《多情锤客无情锤》,古龙的棺材板肯定会压不住的。
你把辣些个流弊哄哄的带剑招式全都换成刀就知道为什么了,随便举几个栗子大家感受一下:
独孤九刀 / 六脉神刀 / 辟邪刀法 / 金蛇刀法 / 玉女素心刀 / 落英神刀掌 / 君子刀岳不群......
这种文学意象源自我国深厚的文化传承
比如剑乃百兵之祖,其历史可追溯到商朝。在春秋战国时期,太史公笔下四大刺客除了荆轲用匕首(匕首也可剑可刀),其他三人都用剑,专诸用的还是著名的鱼肠剑。国家宝藏中的勾践剑历经千年不锈,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剑。著名的干将、莫邪、欧冶子、徐夫人也都是铸剑师,然而少侠可曾听闻过筑刀师?即便到了民国,鲁迅笔下的也是《铸剑》而不是《锻刀》。比如他的《铸剑》一文极好,只可惜鲁迅一生小说写得太少!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释名·释兵》
到了汉末环首刀取代剑成为兵器的主流。这反而成就了剑:当剑战阵搏杀的光环褪去,从兵器进化为礼器,提炼出来的作用就是格调了——
拿刀上阵杀敌,那是武夫;有身份的士大夫则效法先贤,持剑。
所以王勃要写紫电青霜,李白要佩长剑,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
所以公孙大娘舞剑器——“美人如玉剑如虹!”
剑是礼器,代表着士,象征着阶级。
刀乃凶器,出身草莽,用诸于平民。
所以小说家们渲染千年古剑,与其说是情节需要,倒不如说是为了增添小说的文学意象。
而当剑被赋予了文化象征之后,又反过来成为塑造侠客的一种完美符号。
比如我的以明成化为背景的武侠小说——《睥睨天下》中的一段剑舞:
事到如今,楚进良再也找不出推脱借口,只得走下御座,脚尖轻点,一个兔起鹘落,纵身跃入场地,云蟒华服翻若飞雪,身姿清朗落落大方,引来在场众多宗亲子弟和女眷们齐声叫好。
此刻教坊司演奏的曲目正是兰陵王入阵曲,见主角登场,昂扬的战阵鼓乐不复开场时的雄浑激荡,变得婉转低回,伴舞的金甲武士也单膝跪倒,突出场中央巍然肃立的身影。
楚进良缓缓抽剑,雪亮的剑锋仿若平静的海涛间乍现的一缕波光,但见他突然抖手,身型伴着双剑舞动的锋芒腾空而起,一气呵成便是一连串潇洒绝伦的剑招,精妙的身法配合着古朴的鼓乐恰如其分,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华美官服合体衬托出英挺的身材,帅气逼人只让在座众多爵位尊贵的世子将军都望尘莫及。
而那一双绝世宝刃,倒影着宴上璀璨的灯火,当真是剑舞流光,星芒闪耀,便似明月升沧海般夺目,又如游龙遨九天般绝尘。在座的千百位宗室亲眷中不乏习武之辈,自然看得出这段临场发挥的表演绝非等闲的宫廷剑舞,俊逸的招式背后处处渗透着深厚的武学造诣,方能剑随意动,舞出这样的风华绝代;不懂武功的,便觉得那行云流水般的剑招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诸多女眷,几乎都看直了眼,透过这须臾的表演,似乎亲眼看见了传说中俊美无双却骁勇善战的兰陵王在世,仰慕得几乎忘了要如何矜持。
又见那精妙的剑舞,合如花焰秀,散若电光开,飘逸中不乏凝重,潇洒中透着冷冽,既不失战阵上的大气雄浑,又彰显俊逸出尘的个人风姿,给原本莺歌燕舞的偌大谨身殿凭添了许多英气。众人看得目不转睛,酒席上频繁爆出鼓掌喝彩。昭妃望着那赏心悦目的身影,不禁暗叹真人果然还是比自己每日杯中影像更令人遐思。
却这时那兰陵王入阵曲也告一段落,伴着一众女眷痴缠追随的目光,楚进良把手中双剑往空中一抛,一记翻身探海,摘下身侧两柄剑鞘顺势插在场中,做出一个俊朗的收势动作,恰此时那对宝剑寒光落地,不偏不倚正好直落入鞘中,时机和韵律都掌握的分毫不差,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欣赏我文字的小伙伴们,可以追我最近在连载的新书——【梦呓流年】
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武侠相关杂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