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忆麦收(二)

作者: 天涯何处浔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23:27 被阅读41次

天刚蒙蒙亮,在母亲的催促声中醒来,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没有一处不酸疼,咬紧牙关从床上爬起来,麦收的季节,有劳动能力的人谁也没有特权睡懒觉。

早晨和黄昏一样,是捆麦拉麦的好时候,母亲准备好竹耙子,赶着驴车去麦田,远远看到父亲一个人已经在麦田开始打捆。

拉走一车,母亲吩咐我用竹耙子把田里遗漏的麦穗耧起来,尽量确保土地里长出来的每颗麦穗都收到囤里,这就是颗粒归仓啊。

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田里割倒的小麦都被拉到了打麦场。接下来的碾轧脱粒工作最需要的是干燥强烈的阳光,最担心的是来一场阵雨。

吃过早饭,一家人都去打麦场忙活,先把麦捆解散,均匀铺满整个打麦场,暴晒几个小时。

中午阳光最烈时,父亲牵着黑驴,黑驴拉着石磙,石磙下面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火热的阳光下,一人一驴一石磙沿着打麦场数不清转了多少遭,直到麦秆被轧扁,麦穗被碾碎,中间再经过一次翻场,确保上上下下的麦穗都被碾轧,脱粒才算结束。

麦秆变成了麦秸,用木叉挑起来,轻轻抖落夹杂在中间的麦粒后,堆放在打麦场的一角,再用竹耙耧去细碎的秸秆,留下的麦粒和麦糠混杂在一起,用刮板刮,用扫帚扫,堆积在一起。

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堆积在一起的麦糠和麦粒分离,也就是扬场,扬场需要借助适当的风力。风太强麦粒会和麦糠一起被吹走,风太弱麦糠会和麦粒一起留下,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扬场高手总会把木锨扬起的角度和双手的力度拿捏的恰到好处。父亲就是这样的高手,即使借助很微弱的风也可以成功分离麦糠和麦粒。

忙到夜幕降临时,终于把金灿灿的麦粒装进袋子,装进板车,拉回家。

吃过晚饭,父亲踏着皎洁的月光,赶着驴车来到打麦场把麦糠拉回家,这是喂养黑驴的好饲料。

一块麦田收回家,明天又将开始另一块麦田的收割。如果天气一直晴好,十天左右就可以结束麦收。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身体虽然可以休息,心里却无比焦虑,连续的雨天会让小麦发霉发芽,坏了收成。

十多亩的小麦收回家后,就可以松口气了吗?不是的,还要抢种玉米,谷子等,麦收后的庄稼不等人,晚种一天,就有可能导致秋天的欠收。

收种结束后,还有一些收尾工作,铲麦茬,合麦秸垛,晾晒新麦等,这些工作不是太着急,可以慢慢来。

这是二十年前的麦收,母亲说:"每年的麦收,人和牲口都会掉几斤肉,脱几层皮。"

少年时期的自己因为每年亲身参与麦收,深刻体会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后来几年,农用拖拉机和三轮车代替了驴车,拉麦碾麦速度大幅提高。再后来,出现了收割机,人力得到了解放。

现在已经普遍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集收割、脱粒、碎杆还田于一体。

母亲说:"现在的麦收不算事,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麦收越来越轻松了,麦田却越来越少了。春天的田野里看不到绿油油的麦田,芒种时节也看不到风吹麦浪遍地黄。

为什么呢?在朋友圈看到的段子中包含了原因:

老家的麦子的收完了,

算算账,挣了多少?!

一亩地收小麦880斤,

每斤1.02元,共计收入897元

支出明细:

秸秆还田,犁地120元,播种25元,种子50元,底肥110元,浇地一水78元,除草剂30元,追肥105元,打农药45元,浇地二水63元,收割70元。10趟往返油费按每趟20元,合计200元。共计支出896元。

10.1播种6.1收获,整整8个月。897-896=1元人民币。

朋友们,以后超过1块以上的活动不要叫我,那是我8个月的收入!

经济社会,种田看经济效益,曾经的麦田,被果园和蔬菜替代。时代总是在不停的变迁,再过二十年,我们的田野又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呢?

芒种时节忆麦收

相关文章

  • 芒种时节忆麦收(二)

    天刚蒙蒙亮,在母亲的催促声中醒来,全身的肌肉和骨头没有一处不酸疼,咬紧牙关从床上爬起来,麦收的季节,有劳动能力的人...

  • 芒种时节忆麦收(一)

    风吹麦浪遍地黄,芒种时节收麦忙。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

  • 芒种

    “芒种三日见麦茬”,对北方来说,芒种是麦收时节,老娘说,“三麦不如一收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芒种是麦收时节,也是...

  • 麦收时节忆麦收

    又到了麦收时节,看着眼前金色的麦浪,丰收在望,人们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麦收就要开始了,但村里却没有过去那种紧张忙碌...

  • 又到麦收时

    “芒种”节气一到,便进入麦收时节。 当地农谚:“芒种”三日见麦茬。意思是,“芒种”过后三天麦子便陆续成熟,开始收割...

  • 父亲与麦收

    家乡已经多年不种麦子了,芒种时节已感受不到麦收时的忙碌与辛苦,而曾经父母麦收的景象又在我脑际萦绕。 ...

  • 芒种节里忆麦收

    灼热的风吹来麦收的气息,扬起的尘土混着新麦的味道。 翻开日历,明天是芒种,意味着有芒作物的成熟,古人的经验朴实而科...

  • 古代麦收时节为何叫“麦秋”,而不叫“麦夏”或“夏收”?

    古代麦收时节为何叫“麦秋”,而不叫“麦夏”或“夏收”? 文:枯木 芒种左右,到夏至前后,是农事最为繁忙的时节,为俗...

  • 忆麦收

    忆麦收 小桥下,鱼和蛙, 小娃偷偷采荷花。 芒种过,麦金黄, 千家万户忙打场。

  • 麦收时节忆麦客

    麦收时节忆麦客 -文/大漠 太阳明晃晃的照耀着大地,高原的风爽爽的越过窗户,我能感觉到风中吹过来远方丝丝的炙热与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芒种时节忆麦收(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bc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