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读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内容概括与摘抄):半年考上哈佛

读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内容概括与摘抄):半年考上哈佛

作者: 宋星垂 | 来源:发表于2016-12-11 18:23 被阅读858次
    读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内容概括与摘抄):半年考上哈佛

    作者简介:

    吉田穗波,妇产科医士,哈佛公卫硕士,是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2004年取得名古屋大学研究所博士。曾随父留学欧洲,翻日后任妇产科医师。2008年8月,带着三岁,一岁和一个月大的撒个女儿,与丈夫一同前往波士顿,2年便取得哈佛学位,厉害的是留学后期还怀了第四胎。2012年4月起担任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生涯健康研究部主任研究官,钻研母子照护议题。还有件令人惊喜的事,在本书付梓的时候,她已经变成第五个孩子的妈妈了。2013年8月代表作《就是因为“没有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问世。






    序言:“没有时间”我无所不能

    带着刚出生2个月,一岁和三岁的女儿留学哈佛(2008年8月,我与父母,三个女儿,丈夫抵达美国波士顿开始了白天作为哈佛的研究生专注听课晚上作为三个女儿的母亲的梦寐以求的留学生活。)

    一天能变成25个小时?(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作为妇产科医生的我从早上九点直下午五点是在进行工作,工作结束之后忙于育儿与家务。在三者之间忙碌的我产生了“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的想法”。让干劲溜走实在可惜,于是又多了一项留学准备。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时间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每一分钟,改变它的质量,尽可能地通过提高“时间的密度”以达到人们获得一天二十五个小时甚至是二十六个小时的可能性。)

    兼顾工作,家务和育儿的备考学习(在下定留学的决心之后,就开始一点点地做准备,并且工作,育儿,家务工作也没有停止。因为留学的备考时间都安排在清晨的六点之前,在专属于自己的时间内做有益于自身的事情又不耽误育儿,所以变得能以和平的心态应对烦躁不安的育儿情景了。)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匍匐前行的医生(大概会有人把我描绘成为女超人的形象,但事实上我与女超人这一形象大相径庭,我总是会产生:”工作和学习,育儿和家务,不那么拼命不也可以吗?不追求完美不也挺好的吗?”的想法,我在不断的反复摸索,在众人的帮助,理解,协助之下,匍匐前行在我的坎坷不平之路上。)

    Chapter 1 全部同时进行,反而什么都能做到

    0.1越是没时间越想做点什么

    为何忙得不可开交却想整理书桌(工作,育儿,干家务,一天匆匆忙忙,即使有一大堆必要做的事情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仍然忍不住想花时间把凌乱的桌面整理干净。就像是要从无法动弹的困境中努力脱身一般,产生了热衷于做其他事情的想法,比方说想要读那本书,想亲临现场感受相声,戏剧表演,想学习英语,想去旅游等等。想“在令人舒畅的地方做事”想法就是涌现出干劲的时候。)

    每天忙到爆炸,工作依然低迷(工作时间从早上的九点到下午的五点。下班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托儿所接小孩,从七点钟开始照顾小孩,料理家务。感觉自己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工作,却因没有做下班后的诊查,出席会议,导致他人对我的工作评价不断降价。进一步受到打击的是大女儿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而不得不住院。大女儿哮喘再次发作令我感到挫败感。每天超负荷运转,却诸事不利,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我意识到,为了上进,学习,我把不顺利的原因归咎于周围的环境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纵容自己因为忙碌所以没有办法。《坚持三周改变一生》的作者罗宾夏玛说的“不是因为困难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一句话改变了我,让我无论如何都想改变现状,让留学成为现实。)

    将郁闷的情绪变成助燃剂(正是因为承受着诸多的负担,所以才涌现出”想要做什么“的心情。工作和育儿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顺利,所以才变成了“无论如何都要成长,改变现状”的动力。在受到诸多舒束缚的不顺利中产生的郁闷情绪变成助燃剂,工作家务育儿没有时间的事情就变成了点燃那些燃料的绝佳机会。正因为没有时间,所以才做到了“作为妇产科医生工作的同时进行备考复习还不忘把三个孩子带去美国留学”的事情。)




    0.2想要做的事统统一起来吧

    一件一件做,人生太短暂(留学的动机:工作中面对患者,有时会犹豫是用A还是用B方案作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从经验上判断是A方案,但是为了让患者信服,我得拿出证明该方案的具有科学性的统计数据,而这正是女性医疗领域日本固有的研究所缺乏的,为了掌握这项统计的技能,因此想去留学。  一般情况下有年幼的孩子,并且还想要一个孩子的人想去留学的话,就先生孩子,等过段时间后身体恢复了再去留学,或者留完学再要孩子。而我的想法是:如果有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话,就同时进行。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想要第三个孩子的合适时间”和“想要去留学”的时期碰巧重合,我无法选择哪一个优先,所以把两个都实现了。这个事情做完之后再做那个事情,按顺序逐个做的话,是很难一一实现的。)

    (冰箱和洗手间随处可见贴着写有英语单词的便利签,我感到家长让孩子看到自身热心学习的样子比起教育孩子说“去好好学习”要有用千万倍。)

    爱睡懒觉的冒失医生(在我的实习医生时代,我是一个进步比较慢的实习医生。我特别不擅长熬夜,在重症监护中心(ICU)值班的时候因为经常打瞌睡所以严厉的护士长大概是同情我,经常给我端来咖啡。一遇到问题习惯性就问知道的医生而不是自己思考和翻教科书,以至于被先来的实习医生说:“长脑袋干什么的,自己去想”。刚开始榜病人打针常常找不找血管,被患者提出更换医生的要求。为了提高找到血管的技术我狠下苦功,充分训练,几个月后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打针技术。这得益于在没有练习工具的时候实习医生伸出她的胳膊给我做打针的练习以及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帮病人打针的机会。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同时进行,实际上借助了很多人的力量才达成的目标。)




    0.3不是or(选择),而是and(并列)

    备考复习,临产医生和怀孕第三胎,三管齐下(我没有信心上司会同意我去留学。于是我考虑到了利用产假和育儿假的方法助我实现留学梦。法律上规定孕产妇在生产前后原则上有十四周的休产权利,生产后可以请一年的产假。待我怀上了第三个女儿,秘密进行备考,拿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后向上司表达了利用产假,育儿假去留学的愿意。原本打算使用哈佛就读时取得的毕业学分返回日本后复职,但是因为无法确定具体的返回时间,所以最终选择了离职。)

    同时做,全做到(工作时身处临床第一线,一边给患者诊疗一边思考留学的原因,即不散失留学的目标又能保持留学的积极性。受到“每天六点半前去接小孩”的限制,让我在工作中提高了专注力。育儿的焦虑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得以消除,工作中的压力也因为看到孩子纯真的笑脸而烟消云散,正因为同时进行所以两者兼得。)

    当有人问:是A还是B?是C还是D?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还是考虑不是or而是and的方法吧。不是考虑只先实现某一个,而是考虑能同时实现两者的方法。




    0.4“乱成一团”是理所当然

    不要考虑工作生活的平衡(会有埋头工作的时间,也会有工作间歇解决私人的事情,原本是个人的时间,也会考虑工作上的事情。工作与生活无法分得那么清晰。正因为没有清晰地区别开来,所以两者才能做成。比如与大学生A相约在附近的大学里见面,让孩子在大学里的活动中玩耍,我与A聊天,给予他一些建议。孩子生病的时候把采访工作的地点换做家中,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照料孩子,并且利用采访的间歇做草莓牛奶。以上的事情如果尽可能地逐个完成会更加的轻松,但是一直等待逐个做某事的时机,却往往很难找到机会。这就是“and”的想法:正因为同时进行了,所以才全部完成了。)

    享受“乱成一团”,就会有所提高(想着上英语口语培训学校之后再开始学习,却总是没有时间。但是工作中或者慢跑时可以戴上耳机学习英语。虽然无法标出自己具体是几点到几点时间在学英语,但是比等着上英语口语学校后再学习英语能够更早地接触英语。生活和工作浑然一体,同时进行意味着很多个事情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但是能事事抓。)




    0.5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即行动

    乐观的预测是一切的出发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方法解决”的乐观预测将成为有力的挑战新事物的武器。(虽然后来哈佛的留学生活与我的“乐观预测”相反。))

    只要想做就会有时间(一旦开始做想做的事情以后,相应的时间就能挤出来。尝试着做小事开始,花上个五分钟十分钟轻松给地迈出自己的一步。我先预约了托福考试,买来习题,先试着做一页,背一个单词,提高英语,不管怎样,先开始做!)




    0.6.有期限,才会“加速”

    备考时间只有六个月(我参加了哈佛在内的四个研究生院的考试,它们需要的资料大致相同:

    (1)留学申请书.

    (2)TOEFL(托福)的成绩。托福是研究生院判断考生英语能力的考试,由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四部分组成。要考取哈佛的研究生院,托福成绩要达到九十分以上。满分为一百二十分。

    (3)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由数学,英语,写作三部分组成,考取哈佛需要一千分以上。

    (4)小论文(按照“入学志愿,想在研究生院学习的内容,自我介绍,志愿者经历”等主题介绍自己,写一张或者两张A4纸。)

    (5)三封推荐信。(我写好草稿,让老师在上面修改完成。)

    (6)日本的大学或者研究生院的毕业证明和成绩单。)

    加速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想做的事情,如果有期限规定,并且还是短期限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机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正因为只有半年的短暂的留学时间准备,才能调动全身的积极性,以高于平常的速度,加速完成。)

    假设五天后要提交一份非常难写的研究报告。可能有人会想:“只剩下五天了,这次还是放弃算了......”但我的情况是,一想到:“还有五天,也许能完成!”我感到焦虑的同时,体内的一股干劲也被熊熊地燃烧了起来。




    0.7戴上只能看见"我能行"的眼镜

    人生只有“做”与“不做”

    要发挥“截止日期前的蛮力”,需要的是将”能或不能“置之度外。就好像戴上只能看到“我能行”的眼镜。

    被人追问到“只有半年预计能做到吗”的时候,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子的预测,没有“可能会做到”或者“也许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着“要去做”。

    只要决定要“做”,脑袋就会下意识地寻找出路

    让心中充满“有根据的自信和没有根据的自信”。所谓有根据的自信,就是学习了几个小时,做完了几本习题集,能具体举出根据。没有根据的自信,就是能把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都往好的方面解释,把它当做成合格的预兆。就像这样培养出来的“没有根据的自信”就产生了“我能行”的想法。一旦决定要做,脑袋就自然会为此找出路。

    因为觉得“我能行”,自然就有解决的方法

    能不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觉得“我能行”而产生干劲。




    0.8.比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心情的掌控

    哈佛研究生院考试前的参观学习(为了确认考虑去留学的想法是否正确,积极主动地去拜访尊敬的老师和前辈,受到尊敬的老师或前辈的赞扬,获得他们的建议,使自己的“干劲开关”时刻处于开启的状态,掌控愉悦的心情。并且亲自去了一趟哈佛大学,拜访了免疫学方面的教授。)

    亲身“接触”“感受”督促自己(亲自前往哈佛大学是为了实际感受作为自己目标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到现场确认真实的信息,想确认自己能学到怎样的内容。)

    要做最后的决定,直接去拜访并且听别人的谈话是最有用的。这不仅限于应考,埋头研究某些新事物时,想要挑战什么时,要前往现场,和现场的人直接交谈得到的信息有巨大的价值。这样子做可以抓住许多不成文字的信息。充分利用五官就能感受某些东西。

    聚焦于想做的事情上面,周围的噪音就会消失

    如果能掌控心情,并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对自己不利的声音排除在外。

    Chapter2 用自己的规则,把时间密度调到最大

    0.9.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高价值

    把一分钟的价值提升到极限

    虽然总是在叹息“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如果是一分钟或者两分钟的时间,一天里到处都是,提高它们的时间密度就可以了。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

    有微笑就能持续努力(偶尔间发呆和朋友发一些不得要领的信息,如果这些时间成为走向明天的活力,如果因此而恢复笑容,那就是有价值的时间。)

    不被“时间管理”的魔咒所束缚(休息日故意不填满各种事情,而是放松身心,调整自身的状态,保证下周的高效的时间使用。比如,我规定自己在孩子起来期间不在孩子面前工作,诸如确认邮件的小事。早上六点到八点,傍晚六点到八点,面对孩子度过的时间一天只有四个小时,去托儿所接孩子到哄孩子入睡,是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我想做到优先,并且尽情陪伴。)




    10.制定时间价值最大化的计划

    下午三点开始重写笔记本(有了“提高时间的密度”的意识之后,我开始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有诸如“早晨比平时早起三十分钟”,“略微提早吃完午饭产生的十分钟”,“等火车时的五六分钟”等很多零碎时间。在孩子安稳吃饭的间隙我抓紧时间打扫于浴室卫生,确认托儿所的家校联系本,孩子上床睡觉后想处理家务,但是这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除去利用上班时间打开教科书的时间,就挤不出时间学习。于是把留学前的时间安排做了更改:

    am3:00起床,学习的时间

    am6::00孩子们起床,早餐,出发准备

    am7:00从家出发(丈夫送孩子去托儿所,我去上班)上班路上的时间,学习的时间)

    am9:00工作开始

    pm5:00工作结束,回家路上的时间,学习的时间

    pm6:00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洗澡,次日的入园准备,次日早晨的淘米准备,绘本时间

    pm8:00~8:30和孩子们一起上床睡觉

    最大的变化在于有效地利用了清早孩子起床前的三个小时的学习的时间。)

    周一清早三点的“待办事项清单”(为了确保各项事项能够顺利完成,我参考了史蒂夫.科维著的《七个习惯》每周星期一的清早按照”留学准备,工作,家人,朋友,健康”等主题制定了一周的待办事项的计划。以30分钟为单位做安排,考虑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所需时间等因素给代办事项标上序号。完成的事项打个沟,未完成的事项打个叉,把未完成的事情安排到剩余的时间或者下周解决。)

    读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内容概括与摘抄):半年考上哈佛 读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内容概括与摘抄):半年考上哈佛

    首先确保用于“大石头”的时间(一个空桶旁边放着有大石头,小石头和沙子,怎样才能把尽可能多的石头和沙子装进空桶呢?正确的顺序是:先装大石头,再装入小石头,最后放入沙子。如果先把小石头和是沙子放进通的话大石头就会露出来。反过来先把大石头放进桶里的话,小石头与沙子会进入缝隙,就远比先放小石头和沙子能祖装更多的石头和沙子。甚至还可以装上一点水。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要先确保像大石头一样重要的事情的时间,如果先把时间分配给眼前的事情或者无聊的事情的话我们就没有时间处理更重要的事情。先做重要的事情,然后就自然会发现用于小石头的时间。我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会考虑现在对于我来说“大石头”是什么了。并且在整块的时间内优先安排“大石头”的时间。)

    托福的分数要在九十分以上。

    GRE的分数要达到一千分以上。

    撰写题为“我想成为怎样的母婴保健专家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小论文。

    我是一边进行托福的学习一边考虑小论文的内容,基本上也是同时进行的。不过,每个时期,我都注重“现在最大的大石头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制定计划。比如托福和GRE的考试之前,备考就是大石头。两者都是每个月实施一次考试,直到取得合格的分数前(不过要在研究生院的报名截止日期前)可以多次参加考试。因为无论这2个考试的哪一个考试费都不便宜,所以可能有不少人考虑先复习,等有一定的水平之后再考试。而我是先提早预约考试,因为觉得先确定考试的时间的话就能逼迫自己复习。想着考试费用高,所以不能考多次,总之要早点过!有意地让自己着急。取得这些考试要求的分数之后,撰写小论文对我来说是大石头,一直快到研究生院报名截止日期之前,我把清早的整块时间都用在上面。

    挤出的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时间更重要

    早上的时间也好,其他的时间也好,创造时间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在创造时间的基础上,用心研究这些时间做什么的重要性我是通过“大石头”这个故事才领悟到的。




    11.重新认识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

    活用清晨时间的法宝

    如果应该做的事情总量没有发生改变的话,即使怎样早睡早起,不过是是把晚上做的事情调整到了早上。那么,要说一边做家务和各种杂事,一边和孩子相处,同时怎样确保学习的时间的话,实际上我有强有力的后援团——家政人员。

    母亲的教诲:“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请人做家务的契机是大女儿的哮喘病。我给母亲打电话抱怨的时候,母亲这样说道:“不要想一个人什么都能做到,要请人帮忙,先给能帮忙做家务或者照看孩子的公司打电话,试着请人照料孩子如何?即使花钱也试着求助他人。”

    借助超级主妇的力量(借助了超级主妇的力量,省去了花费在家务上的劳力与时间,工作和学习时间应运而生。从“必须做家务”的使命感解放出来之后,心情有倍感轻松,从这个角度考虑,请人做家务的花费根本不算昂贵。)




    12.有没有被一些所谓的“常识”占用很多的时间呢

    洗澡三天一次也OK(我家的孩子很喜欢洗澡,与其说是喜欢洗澡还不如说是喜欢在水里玩。当我觉得“今天根本举没有让孩子泡澡的时间”时,我就会说:“今天不泡澡了,把泡澡的时间改到明天早上”。原本用于洗澡的一个小时就挤出来了。不存在不每天洗澡就对健康不利。即使如此,在医院被医生提醒原则上每天要洗澡的人就勉强地每天洗澡。就等于给自己提高了标准。试着问自己:“这是必须的吗?”你有没有被自己顽固的坚持的想法或者他人随意创造的标准夺走很多宝贵的时间呢?那些顽固的想法只要一个个被消除,就会新产生因那个规则而被夺取的时间。这样的积累就能产生“做想做的事情的时间”。)

    不要拘泥一次完成

    有想做的事情却没有时间,想开始做新的事情却没有时间。这个时候更要转换想法为“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小规模也可以”。

    只能去四十分钟也应该参加读书会(一场下午从七点到晚上九点的关于“新型工作方式”的读书会,照看小孩的的大学生和孩子们八点就会到家,而丈夫就会晚点回家,就意味着我得八点前赶到家。不过我还是参加了那场读书会,虽然只有七点到七点四十分短暂的四十分钟,听内容可能也很不充分,但就是这四十分钟我所收获的比根本没有去参加的收获得多。如果转变观念觉得“不彻底,不充分”也行,就会有所收获。就像是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一样,如果哪方面都“简单点”“小规模“也可以的话,结果反而能顺利实现,享受短暂而愉快的时光,但是空出一整天或者半天的时间充分打扫并做好茶点的准备再邀请的话就难以实现邀请。)

    降低“必须这样做”的标准也会有收获(尽可能地让孩子吃上日本菜,可是做饭做得有规范就得花费时间。即使下班抓紧时间做也得让饿着的孩子等待。于是我提出“以日本菜为中心”请家政人员帮忙做饭。星期一和星期四的晚餐是请家政人员做的,星期二和星期五就吃前一天剩下的菜,星期三的饭菜在消费合作社订购仅用微波炉加热就可以吃的烧卖或者油炸鱼等。)




    13.家务分担不是夫妻五五分

    比起“教育丈夫”更简单的方法

    夫妻间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是家务的分担。我们家的情况是:丈夫负责洗晚餐后的餐具,洗衣服,打扫浴室,扔垃圾,记录托儿所的家校联系本。早餐自己盛饭,加热酱汤吃,西装和衬衫需要干洗的衣物自己拿到干洗店,取也是自己去取,基本上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

    减轻彼此负担,舒缓情绪压力(现实生活中要丈夫承担一半的家务是很难的,如果家务和育儿的总量是十,现在丈夫做其中的十分之三,我也做十分之三,剩下的十分十四由家政人员帮忙做。一旦消除了家务没有办法做到五五分的不公平的感觉,内心就轻松了。)

    对“自己所承担的部分”尽心尽力(我对自己承担的那十分之三更加用心了。请人来帮忙饭,然后利用空出来的时间来充分享受与孩子用餐的时间,不用焦虑地而是微笑地用餐。)




    14.丢掉“依靠他人=给人添麻烦”的想法

    要克服请他人帮忙的“心理障碍”

    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才能让每天运转起来。能这样干脆果断地考虑,才能坦率地对别人说:“请帮助我”,才能毫不费地请求到:“我自己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请您帮助我”,这样子不愿意请人帮忙的情绪才会消失。并且这样能集中精力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面,结果反而能做得更多,甚至成倍的事情。

    人类原本就是喜欢帮助他人的生物(我在图书馆借的一本连环画《谢谢您,老奶奶》中看到的内容:主人公是老奶奶养的一只猫,这只猫注意到老奶奶最近没有什么精神,他想要让老奶奶恢复精神,于是找猫头鹰公公商量。猫头鹰公公说:“比起被人担心,还是担心人更会让人更有精神”。所以这只猫就假装生病让老奶奶担心他。担心猫的身体状况的老奶奶就拼劲全力照顾这只猫,因此逐渐恢复精神。人因为被谁依赖,所以变得很精神。有人向我寻求帮助,我会很高兴,很努力,我会觉得:“如果我能帮到你的话,无论什么事情我一定尽力而为!”)

    “有求于人”正是信赖的证明

    受人之托时,意味着这件工作或者事情不是拜托给他人,而是托付给了自己,即自己“有用处”,受他人的期待。“有求于人”正是信赖的证明。不要消极地对待自己觉得“很忙还得.....”,应该当做“信赖的勋章”而欣然接受




    15.为了细微的心情交流而不惜时间

    转变想法也要掌握的“接受援助的能力”(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添麻烦。)

    用“交换笔记”与家政人员交流(晚餐的准备和房间的清扫都是在白天进行,就是我们不在家的时候请人做。预先交给家政人员钥匙让她自己开门进屋,做完家务离开即可。我几乎没有机会和家政人员见面,工作结束之后也难以抽空给她打电话。为了心情愉快地请求他人,接受援助而想出的好方法之一,就是用“交换笔记”与家政人员进行交流。借助一放必须明确地提出“想让对方做的事情”和“不想让对方做的事情”,并且有必要开动脑经让帮助人的一方更容易说出自己“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感谢的心情要“具体地”表达出来(我在写交换日记的时候一定从“非常感谢”开始写起,有机会与家政人员见面的时候我会心怀诚意地表达感谢。我的非常感谢帮忙照顾发烧的孩子的家政人员明美,我在回家的路上时常给明美买礼物:家里做不出来的较正式的中餐的外卖,点心等。我的母亲每年会给明美一次奖金。)

    不执著就会生出时间(我因为不执著自己认定的一些常识和坚信的某些东西而获得时间,并且能更够专注想做的,应该做的事情。)

    Chapter3 把时间变成助手,集中精力做事

    16.迈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

    最耗力的是第一步

    我发现自己的留学准备也好,援助救灾也罢,还有现在进行的研究,几乎都是先尝试着去做,哪怕准备得比较仓促,也投身其中,尝试着迈出第一步。要开始做什么,需要一定的勇气,犹豫不决的情况也不会少。这种时候我就劝说自己:只要开始做了之后的一切就会顺利。

    一旦加快速度,就像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骑自行车刚开始蹬的时候,感到最花费力气,蹬第二下,第三下的时候就逐渐变得轻松,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最难的是第一步,开始着手之后再加把劲就可以了,加速之后往后越来越轻松。开始做某事时,不要等着做了精心的准备以后,或者是掌握了某种程度的知识之后再最做。总而言之,不管怎样先投身到新的世界当中。)

    横下一条心,“一步一个脚印”

    中断着做也是理由当然的。

    留学于哈佛的备考学习都是在平时早上3点到6点,或者上班路上的往返三个小时内进行。周末在图书馆的时间是宝贵的学习时间。一到周末,上午一家四口就去附近的图书馆,三岁的大女儿和丈夫在绘本角等地方玩耍。这期间,我背着一岁的二女儿在自习室做习题集。虽说如此,二女儿并非得老老实实的让我背着。一会儿工夫她就蹬蹬腿,拍拍手,一会发出“啊”一会发出“唔”的声音,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我就一边拿着单词本,一边在图书馆悠转,让孩子安静下来。等孩子安静下来,再回到自习室。这期间,大女儿喊着:“妈妈我肚子饿了”就跑过来,我就带着她离开图书馆,在附近买个饭团或者面包。吃饱以后她就开始到处跑,二女儿则爬着玩一会儿。然后我再次返回图书馆,我丈夫继续照看大女儿,我去自习室。二女儿在后迷迷糊糊地开始午睡的时候就是机会,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能鼓起干劲,埋头做习题。就像这样,虽说周末的学习的图书馆进行,实际上是时断时续的,学习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受到怎样的干扰,都鼓励自己“取得一点进展”。孩子们想玩是天经地义,因为原本就是一整天陪孩子也是很正常的假日,即使只能做一件事情,已经很幸运了。即使被打断,也不要就这样放弃:“啊,还是算了,没办法做!”不得不中断的时候就接受等待继续做的时机,如果有了机会再继续开始做。特别是学习和聚会等会想要在整块的时间里集中做,但是如果拘泥于此,往往难以去做。如果想着“时断时续也是理所当然吧”,一次的进展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能觉得“也行了”简单一点就发现继续前行的时机。假设有一本想读的长篇小说,即使想在整块的时间里读,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样的时间。于是,等火车的几分钟,睡觉前几分钟等,总是试着打开书,即使只能看一页也继续下去。

    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助跑时间

    孩子一开始午睡,我就期待着:”这下也许有一个小时集中精力做事的时间了。”可是小孩子有时候睡个二三十分钟就醒来了。开始的时候孩子比我要想的时间早起让我很失望,后来当我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总之只有趁现在!”的时候,就几乎不需要花时间集中精力做事前的助跑时间了。原本考虑需要一个小时为单位就能完成的事情,后来变成考虑十分钟,五分钟为单位,有时候更短,两三分钟为单位。




    17.不要执着一气呵成

    千万不要落入填写文件的“无底洞”(对于有限定时间,不得不做的提交资料的工作,如果耗费一个上午或者一天去做而不能做留学准备的工作的话,我觉得有点本末倒置了。在有限的期限内,我把这些资料装到袋子里,带着到处走,上下班路上或者午休的时间里,多次填写。需要查看记事本,打电话确认才能填写的托儿所的资料(夫妻双方的工作地点,电话号码,祖父母的地址,生日等)填写需要花费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这时候就要略微跳跃才处理。有空就取出资料,只填一行,哪怕一处也行,午休结束没有填完的就考虑在或者上填写。一旦着手做了,就会比想像中的简单。)

    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将整块的时间用于想要做的事情。

    大包里装着剪刀,胶水,信笺,订书机

    装入包包的随身物品:透明文件袋(事先装有需要填写的资料等),写信用的成套用具(信纸和信封,邮票,写有朋友住址的通讯录),铅笔钢笔等文具,胶水,订书机和订书针,剪刀,印章,书(正在读的书和今后读的书),Ipad,Ipod(里面主要是英语的格言,上下班路上或者孩子睡着后晾衣服的时候听),学习资料(习题集等),动物形状的皮筋(和孩子一起乘火车时,孩子厌烦乘车的时候玩,有时候也会用于给偶尔遇到闹人的邻座小孩玩。)创口贴(用于伤口的应急处理,有时候作为孩子的玩具),另外还有与工作相关的文件和资料,钱包手机等,所以我的包总是鼓囊囊的。




    18.成年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桌

    “身体感觉”影响行为表现

    我也觉得学习和用脑工作时,身体的感觉很重要。我有一个拘泥之处就是要有专属自己的书桌。

    书桌是“心灵的安身之处

    母亲回忆说:“书桌是自己的安身之处,不仅用于学习,还用于写日记,写信,收纳重要的物品,它会形成自我的产所,培育心灵的产所。所以我认为要用好的书桌。”





    19.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学习

    花钱买时间确保学习时间(我上班乘坐新干线大约五十五分钟,不会有挤得满满的交通高峰并且还有坐位,非常适合学习。每个月的车票要十万日元,但是其中有五万是单位发给我的交通补贴,另外五万日元我自己负担。当时对于我来说确保学习的时间是金钱也换不来的,所以我欣然付款。)

    我有一个朋友,住在乘快车二十分钟就能到达离单位最近的车站的地方。但是她故意乘坐每站都停的慢车,去单位大约要四十分钟。当然这还得提早出门,不过据说每站都停的车肯定是有座位的。她还说,比起乘快车站着二十分钟,还坐着四十分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比如,读书更能集中精力,还能打开笔记本发邮件。

    彻底活用“零碎时间”

    除去早上三个小时和利用上下班的三个小时来学习,一天之中还有可以学习的时间。那就是上下班路上或者步行等火车的时间。从家到宇都宫车站约有五分钟,从车站等新干线大约有三分钟,从东京站走到办公室大约有十分钟,下班返回时到托儿所是骑自行车,大约有十分钟,总共大约有三十分钟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用Ipod听英语格言或者会话集的CD,听英语版的《七个习惯》附带的CD,锻炼了听力。甚至还有过听CD后续部分,期待下一个零碎时间的到来。还有工作午休剩余的时间,工作中上洗手间的时间,回家后晾衣服的时间,收拾餐具的时间等等零碎时间。在零碎时间里,我不断地动脑筋思考小论文的内容,考虑邮件的回复等等。

    父亲身教:边叠尿布边读论文

    直到后来,托儿所时代的朋友的妈妈告诉我,我的父亲是边叠尿布边读着旁边地板上的论文的。据说是眼睛看着论文的同时不间断地叠着尿布。




    20.用“时间”,“地点”,“伙伴”三要素来加速达标

    时间越自由往往一事无成

    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自由时间内做事,这样的情况乍一看好像能做到,实际上很难。

    “只有现在”“只在这里”正是集中做事的关键

    “只有这个时间”,“只有在这里”,“放过这个就没有机会了”诸如此类的条件,好像是在束缚自己。实际上它们将成为你提高专注力,加速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




    21.第一步先选择“简单的事”做

    攻克棘手的数学从集中练习的“一本书”下手(作为哈佛的大学入学的报名条件之一,GRE的成绩要一千分以上,由于英语的难度很大,我的朋友就给我建议:“胜负取决于日本人能够在数学方面获得多少分数。”GRE的数学难度相当于日本高中数学(1.2.3)的水平。比起从正面抗击难度大的英语,还是在数学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分数。丈夫他也一般晚上早早地睡觉,清早开始从头教我学数学。经过努力,多次参加GRE的考试之后,数学七百一十分,英语两百九十分,取得了总计一千分的成绩。作为GRE的备考复习,我大胆地只集中做一本习题。因为我集中做一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被其他各种资料所吸引,因而比较专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会做的题目逐渐减少,也明白了自己进步的程度。要学习某样知识,要开始学习时,投入其中的第一步,如果是书本,就尽可能选择最基本的。如果是思考方法,就选择简的精华部分,并将其理解透。)




    22.改变思维:“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地方”

    考试中出错的地方才是重点

    考试中出错的地方就是自己不懂的地方,考试是为了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明显看到进步会更有前进的动力

    GRE复习的时候,从头开始做习题集的题目,把没有做出来的,或者做错的地方做标记,然后放一段时间,忘记答案的时候再重新做一遍标有记号的题目。如果还有错或没有做出来的地方,再做标记。总之,多次重复这样子做,竭尽全力减少带有标记的题目。因为我决定不再重复做已经做对的题目,但做对的题目中,也许有些偶然猜中的题目,或者没有自信的题目,就标上三角形的记号,努力做到也能做出这样的题目。在习题中,半数以上是带有标记的。不过,每次打开习题集做练习,有标记的题目的数量就会不断地减少,可以实际感受到自己的实力的增长。




    23.反复挑战,逼近极限,决不放弃

    多次落选的奖学金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学费每年大约要四百万日元,加上生活费,需要高额的资金。如果能充分利用一些研究团体或者制药公司提供的奖学金制度的话,有时就能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在哈佛研究生院留学时,我获得了圣路加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奖学金,不过在这个奖学金确定之前我还向四个团体递交了申请,都失败了。)

    直到盖章之前都不想放弃(申请资料的截止日期,有时候会写有:“某日之前盖章有效”。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某日的二十三点五十九分时,我也会跑进邮局不放弃。因为我坚持到最后不放弃,因此我获得 了不少留学补助金和奖学金。)




    24.集中精力前,要先会利用“专注前的时间”

    制定“备忘录”(这个备忘录,记录的是没有必要专门写到记事本的计划里,不是必须做的,但是心里记挂的事情:工作单位的办公桌周围,资料杂乱无章地叠放在一起。还没有完成要回复的英文邮件。鞋子的尺寸变得不合脚了。想购置新的被褥。大女儿多次说“她的朋友某某某多次欺负人”。.....因为不是必须紧急处理的事情,又有时间,所以这些事情不知不得地被拖延。)

    受到干扰,不是大问题而是“小忍耐”(那就试着写出备忘录就可以了)




    25.适时补充燃料,让斗志持续燃烧

    随身带着激励的格言(每年年初换记事本时,我就把写有名言,格言的那几页从旧的记事本上撕下来,塞进新记事本的封套袋子里,下一年,再把装有这里的记录移到新的记事本里,结果名言记录逐年增加。当不知为何不在状态,或者没有干劲的时,乘火车的时候,我就拿出这些笔记,目不转睛地看。)

    Chapter4 只要加速,难关也能闯过

    26.做事之前不要想太多,做了再说

    来自哈佛的录取通知(通知书是三月上旬寄到,开学典礼是在九月上旬,离到美国还有半年的时间准备,这段时间里,我们夫妻双方都要继续工作,丈夫决定申请停职陪我去留学,要寻找丈夫的留学地点,去美国之前还要写好论文,做搬家的准备,办理签证,那时候我已经怀孕六个月,七月份三女儿出生在即。为了保障带孩子的留学生活,还需办理如住宿地点,医疗保险的手续,做好可以托付孩子的地方的学校之外的生活各方面的各种准备。我是八月八日到达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所在的波士顿,开学典礼是在九月十五日,在这之前需要把可以托付孩子的地点确认下来。三个孩子每个月的保育费需要五十多万日元。我是以留学生的身份去美国,所以不是工作签证,不能工作。我完全没有收入,另一方面,停职的丈夫能从日本公司领取一点工资。即便如此还是难以维持,我用留学补助金支付了一部分的学费,而生活费就只能依靠存款了。为了节约饭钱,即使是不感兴趣的题目,我也会参加中午在大学举办的各种读书会,因为能吃到为参会者准备的披萨和饼干。)

    边跑边思考“怎么走下去”

    任何事情,如果等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再开0始的话,往往难以迈开步伐。但是,不管怎样先开始跑起来,然后再修正轨道,在考虑其他线路,总能找到达到目的的方法。

    巨大的挑战才能乘“势”前进

    “乘势”容易给人一种缺乏冷静的判断,轻率的印象,但是如果不乘着一定的势头,是无法挑战重要的事情的




    27.只要不放弃,就能发现道路,即便是羊肠小道

    想方设法降低高额的保育费(我得知医学部的富力保健团体所属的托儿所对该团体的职员提供一定的保育费的补助。且这一规定只针对获得工资的职工,只能每年能获得至少六千美元(当时合计约六十五万日元)的工资,就给该职员的孩子每人每月补贴约十二万日元至十五万日元的保育费。可是,我作为留学生没有收入,丈夫虽然在那个团体的下属医院,但是他是作为研究生来留学的,也没有工资,我们不能算接受那项补助的对象。我觉得对方是不想支付我们任何不必要的工资。而我们也不想从医院获得报酬,我们只想得到获得工资的“职员”的身份。我们再次预约和秘书见面。改变了交谈的角度:我们每年给医院的研究室捐六千美元。请你们再以工资的形式发给我们,我们以职员的身份去接受它,这中间产生的手续费等差额由我们来负担。”这件事情总算解决了,我们支付了含手续费和差额在内的八千五百五十四美元。我丈夫享受了作为该医院的职员的待遇,每个月三个孩子得到了约四十五万日元的补助,这样子孩子的每个月的保育费就变成十二万元左右了。)




    28.厚脸皮喊“救命”,就能绝处逢生

    遇到麻烦要善于求助

    人生中,总有单凭自己的力量却无法解决困难的时候,那时,就要向某人求助。你要说:“我现在有困难,请您帮帮我”,“因为我现在是这样子的情况,请帮个忙。”可能这样子做需要勇气,可是我认为是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租房意外遇到大麻烦

    找律师商量,以破例低价请其写劝告书




    29.最应该投资的是人际关系

    你高兴我就快乐是人之本性

    爸妈援手竟然买下小学生托管中心的土地

    在美国超市领超低收入粮食补助的悲惨回忆




    30.即使“什么也不懂”也得咬牙坚持下去

    波澜起伏的留学生活

    预习加复习勉强赶上(在上课时,有时候会因为听不懂一个单词而卡壳,听不懂老师讲的话。然后我就试着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尽可能地先预习再上课。上课时使用的幻灯片或者发的资料都提前上传到了网上,这些资料对预习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复习也很重要,哈佛大学研究生的主页上有课程的录像,学生可以在课后多次重复观看,这非常有助于复习。)

    采取不断夸赞的作战计划,消除不懂的地方(特别是因为上课有很多不懂的问题,下课后我会立即请教我的同学,并且夸赞对方说道:“谢谢你,多亏你的帮忙!你的教学水平很高!”之后会再次请教获得称赞后心情变得愉快的同学,并再次夸奖该同学,如此循环,就逐渐消除了不懂的地方。)




    31.对自己念咒施加"魔法"

    没人会讨厌别人对自己说“I want to listen to your talk.我想听您说”(没人会讨厌别人对自己说“I want to listen to your talk.我想听您说”,这样的话是令人感到无限喜悦的。所以,如果有在意的人,只要试着这样字对对方说,然后去见面就可以了。)

    32.运用“哈佛式交涉术”彬彬有礼且明确地提出主张

    收到“紧急邮件”,上面写着我“毕不了业”

    信赖而不指责对方,寻求帮助

    33.自行车持续前行才不会倒下

    铭刻在心的话语“Make a difference 有所作为”(为了改变社会,为了能将我们现在生活着的这个社会向更好的方向改变,所以我学习着。)

    因为繁忙,因为没有时间,才能不断前行

    自行车一停下来就会倒下,正因为在骑行中才不会倒下。正因为很忙碌,所以才能没有烦恼地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大桐辛:这个日本女人好厉害………
      • 0952775beede:超级无敌励志的人物。
        宋星垂: @李家夫人 就是……神一般地存在。
      • e10ea1d9f4e6:偶像般存在的人物
      • 浅浅君子:对不起,我没看完文章😂
        宋星垂: @浅浅君子 比起写完它,看完更艰难吧。😂😂😂😂😂😂

      本文标题:读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内容概括与摘抄):半年考上哈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du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