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说|这些“求职学生病”别再犯了!

作者: 师姐说 | 来源:发表于2016-04-07 13:25 被阅读603次

每年的金三银四、金九银十,都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开始求职,有的同学深谙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因此以最快速度融入社会投入工作,有的同学则不知所以,依旧在不断的更换工作,甚至迷失了自己。在此先不说个人能力、求职技巧上的差异,在与不同年龄段的求职者交流之后发现,对比有着丰富职场经验的社会人,不少同学在求职过程中会有“学生病心态”,以下简称“求职学生病”。


求职学生病,尤指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内心抱有一些的不符合成人世界游戏规则的心理误区,这些“学生心态”不仅无益于求职,并且不利于职场生存及职业规划,下文将以几种常见的几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

一、“我什么也不会”

这样的想法,几乎是大多数求职者不自信的源头。师姐当初决心要换工作的时候,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心想如果能找到这一份薪资的70%的工作,就很不错了,因此在期望薪资、平台背景、职业发展等各方面要求都有所放宽。看,当你有了这种心理,你下一份工作的起点和你的择业观都会受影响。幸运的是这种心理及时被一个前辈纠正过来,经过这段时间和小伙伴们的交流发现,原来这种心理并不是个体现象,而是一个群体现象,原来还有很多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应届,也依旧存在这样的心理误区。

所以师姐也要告诉你,“你并不是什么都不会”!

我们会这么想,无非出于以下两种原因,

1.回想上一段工作经历,除了打杂,好像真没学会什么本事;

2.看了意向职位的工作职责之后,发现自己都没做过,所以什么都不会。

先来纠正第一种,即便是再简单枯燥的工作,也必有它背后的意义,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将看似没有价值的工作背后的意义提炼出来。所以,不妨尝试着梳理手上的工作,分模块进行总结,记录每天的工作成果,长期坚持下来,便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对于年度绩效回顾、更新简历都是极好的参考资料。

再来看第二种,在我们决心跳槽的时候,打开招聘网站搜索意向职位,一看工作职责,上面写的我都没有做过怎么办。师姐想问了,没有做过,代表你不会做吗?没有做过,没看过别的同事做吗?意识到自己不会,就要想尽办法学会,请教同事请教leader,刷知乎刷微博刷豆瓣,总有相关材料,不然要你的自学能力干什么呢?

所以,要克服“什么都不会”的心理,平时要养成日常总结的习惯,当意识到不会的时候,想尽办法学会就好!

刚毕业的大学生毫无经验,如何克服这样的心理?首先需明确目标职位的工作职责,再复盘大学期间做过的事情,将与之相关的经历挑选出来,用对方习惯的用词描述这段经历,针对没有做过的部分先去了解如何做,再形成自己的见解,打磨润色,相信这样的一份简历绝对让你信心倍增。

二、“辞了再说

“裸辞”应该是初入职场人士的典型病状了。

说到这里,师姐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年轻人,你拿什么辞职?》,师姐也想问:

年轻人,你拿什么裸辞?!

你有支撑漫长的失业期的生存储备金吗?你身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吗?你抵挡得住找不到工作的各方压力吗?如果没有,请不要随便裸辞!

再者,裸辞容易让人慌了阵脚,对下一份工作容易将就。

小A是大师姐一届的师兄,起初跳槽去了一个薪资和平台都更好的企业,但是因为无从适应新平台的工作节奏和企业氛围,于是裸辞重新找工作,恰逢年底招聘淡季,几经周折不尽人意,就打算先随便找份工作糊口再说,最后去了一家不如上一份工作的公司,所以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对的,因此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千万不能裸辞,否则只会让你的职业轨迹倒退,就像玩大富翁游戏一样,后退几个格子,再重新上路。

最后,“裸辞”断了我们“临时抱佛脚”的后路。

在业状态下的面试,如同学生时代的考试,是对自我能力查漏补缺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能让我们快速了解当下市场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回到工作岗位加强相关能力,给予自己时间学习沉淀,然后再去面试,如此反复,既扫除了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不了的能力盲区,又让你为准备找下一份工作赢得了时间和资本,但是如果裸辞,我们就无法这样临时抱佛脚了。

三、“要求都好高,不敢投”

和大多数人一样,师姐刚要换掉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看到各种“任职资格”、“岗位要求”一样惊呼,要求好高!(工资却一般般呐o(╯□╰)o)于是一条条的往自己身上套,好像没有几条能达到的。

很多人以为一定要100%符合岗位要求才有资格投简历,请停止这样YY对方的初衷。找工作就像谈恋爱,岗位要求就像我们在谈恋爱之前,对理想的另一半的完美设定,他要有1米8的身高,一张笑起来很阳光的脸,懂幽默懂浪漫懂逗我开心…

但现实往往是只要双方对上了眼,认定彼此就是对的那个人,那些“必要条件”就被抛到脑后了,任职资格也一样,所以千万不要看到对方“要求好高”,就不敢投,只要一些关键条件符合,工作内容对味,就勇敢的投,拿到面试机会再说!

四、“面试官好厉害啊,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

最近几位好朋友也在找工作,因此也收获不少面试心经,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朋友们很激动的发来微信消息时,一定是说,“今天这家公司很不错,面试官感觉很厉害,应该能学到不少东西”。问到具体厉害的点的时候,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字眼

师姐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当我们觉得一个人厉害的时候,我们在崇拜什么?崇拜工作经验吗?我们只是还没到时候而已。崇拜学历吗?面试官看起来“很厉害”,就能学到不少东西吗?

面试官一般都是未来带领我们工作的直属上级,对方的专业度、领导力、处事风格都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从面试中,快速判断对方是否是我们想要的上级?主要看以下几点:

1.对岗位的期待。通过提问,可以快速知道对方对岗位的能力要求和期待的工作成果,以此判断对方的领导风格,同时对未来的工作强度和岗位定位(重要/不重要)也有了初步认识。

2.专业性探讨。就岗位的一些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如果对方对岗位的专业术语一窍不通,那么说明他可能并不是很擅长这个领域,因此不能太寄望于对方在工作中给你专业性的指导。

3.谈薪的态度。如果对方表示很认可你的能力,然后你以自身经验,再综合市场价格,提出了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的price,对方以各种荒谬理由(引起其他同事不公、刚毕业就开价这么高、你的岗位不需要那么高的能力等等)回击你,则说明对方并不珍惜人才,他只想以低价找到一个高性价比的人而已,这样的上级也不能指望他会帮助你成长。

当然还有基本三观是否匹配,对方性格等等,也是需要权衡的点,总而言之,不要被对方的光环迷惑而妄下定论,把更多的成长寄往于自身才是正确的,当然如果刚好碰上一个帮助你成长的上级,的确事倍功半。

五、“工资低点无所谓,进去再说”

会有这样的心理,大多时候和“我什么都不会”有关,所以造成了求职面试过程中不自信、低人一等的姿态,认为能有工作已经很不错了,工资低点无所谓,只要能学东西。

师姐并不否认,在初入职场时的确不要把薪资放在第一排位,例如实习生时期,但是在具备一定工作经验之后,仍对薪资无要求,则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

就像前面所说,师姐在换工作时对未来薪资的错误想法,也遭到了前辈狠狠的斥责,“假如新工作的薪资都不如你现在的高,你换什么工作呢!”

乍一听,可能认为“太唯薪资主义”了,但是往更深的一层看,他的意思是,如果你在当下的工作经历,并没有让你累积到升值的资本,你就该好好想想,如何为升值做准备,而不是急着换工作。

跳槽是为了去往更好的平台,如果薪资反而比之前打了折扣,这样的工作换来也没有太大意义,如果看中的是平台和发展空间,至少也要与上一份工作持平。

再者,可能怀抱这样的想法,“进去再说,试用期再调整。”其实,能在入职之前把薪资谈妥的,就不要过多寄望于入职后的调薪。

入职之前,你掌握谈薪最大的主动权,而入职之后再调薪,一来受限因素多,二来上升空间也不大,因此最好的状态是谈好价钱好好干活,否则被打了折扣的薪资,也会降低你的工作热情,对公司对个人都是不利的。

六、“期望薪资>对方预算,会不会直接不要我”

我的回答是,不会!师姐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如果对方非常认可你的能力,觉得你非常适合这个岗位,就算你的期望薪资大于对方的预算,也不会第一时间不要你!

人才观理念较为正常的公司第一时间都会想办法争取你,所以不要过多畏惧说出自己的期望,毕竟我们都是根据市场价值和自身情况提期望值的啊,不是乱开高价的好嘛!所以,不要怕,自信点!

所以,千万不要先入为主,谈薪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期望高了还可以就平台大小适当降低,可怕的是一开始就给了so so值,对方很轻易就能满足你的期望,而此时再往高谈就几乎不可能了。

以上六点,是师姐近日和许多同辈小伙伴们交流求职经历时,发现我们都会犯的几种求职学生病心理,文中提到的应对方法,希望对于即将毕业求职的师弟师妹,或是同是工作不久的同辈们有帮助,同时欢迎拍砖讨论:

回想你的求职经历,有哪些心理让你现在觉得是不对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姐说|这些“求职学生病”别再犯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gm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