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作者: 煙溟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1:54 被阅读66次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今天在无意中读了一篇文章,谈的是读书人十年寒窗,经年累月,飞黄腾达只是少数,大部分也只是难博功名,寥寥收场。文章里引用了清代诗人黄景仁的一首诗《杂感》。全诗是这么写的: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不难看出,读书若是读出点成就,做了高官,自然受人敬仰。然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半生的寒窗,换来的只有自己的不平之鸣,自然便易遭人白眼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考不上功名,又做不了其他事,很容易便被人所轻视。

    这篇文章重点就这首诗解读了一下,没有作过多的理解,这下那些读者便收不住了,一个个都要参与评论,谈谈自己对读书的见解,自然是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支持的不用多说,鞭挞的却也不在少数。他们多多少少能引用一些古人的话语,像什么“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更有甚者却要追求乱世,建功立业,戎马天下,好不快哉!

    当然,重文太过,便会形成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这自然是有些偏见了。读书人也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种环境之下,依然要能够形成一种正确的读书观,或许是为了建功立业,或许是为了明哲自保,但读书绝不是你俾睨天下所用的垫脚石,亦不是为了羞辱别人而拿来进攻的武器。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种正确的读书观呢?我不能在这里完全让所有人都赞成我的的观点,但自认为是能够,也是值得拿来借鉴一下的。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一个读书人对自己无法形成理想社会功效的自嘲,是对自己说的话,我们却不能把它作为是攻击别人的话语。

    中华名族是一个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支撑起来的鸿篇巨制,而不仅仅是读书人。读书人在历史上可以依靠自身的修养对其他的阶层形成一种领导局面,从而带领大家更好的去生产、创造。读了书,有了文化,素质自然要比一般人高一些,不光是行为素质,还有知识技能的素质,只都是依靠在书中汲取着古人的智慧而逐渐形成的。

    一个人,随着书越读越多,自己的思想多多少少也会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不乏有人曲解原意从中作梗,但还是有不少人能够正确的意识到作者的意愿,从而将之发扬光大的。

    有人说,大宋毁在了读书人手里,大明毁在了读书人手里,整个中华民族也差点毁在了读书人的手里。观点很新颖,我却不敢苟同。我们先不去说这些朝代为什么会灭亡,但那些忠心耿耿博取功名为了报效国家的读书人又有什么错呢?辛弃疾一生努力,只为了能够驱除鞑虏;文天祥临死前振聋发聩的呐喊,喊出了国人心碎的声音;于谦竭尽全力领领导了北京保卫战,不求身后之名,唯愿保住祖国的江山;还有帝王之师孙承宗半生尽心尽力,为的就是护住这万里河山……

    即使他们中有些人失败了,但那颗鲜红血热心却永远地留在了青史之上。不是说不读书便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倒也不尽然。但当你懂得多了,便会更加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是该碌碌无为了此一生,还是努力发奋,创造一个自己所理想的生活呢?

    一例一例,不胜枚举,已经这样了,还有人要说读书无用吗?中华历史上的那么多的先哲圣贤,哪一个不是通过自身伟大的思想来影响后世的?若是不读书,又怎么能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又怎样让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提升的空间呢?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一个人读书,可以没有目的,但不能没有思想。你只有懂得的越多,才会越明白自己的无知。无知的人往往却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于这个社会了。

    当你捧起一本书,完完全全沉浸在这本书之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古人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诚不欺我。你若是在闲暇之时翻阅几页,仔细地品读其中的文字,手边能有一杯清茶的话那更是绝配。淡淡的清香回味在口中,浓厚的情感沉淀在心间。此时的你,即便是身处再难以解决的困境,也不会放在心上了吧?

    那应该怎么样去读书呢?我个人主张“读书无目的论”。这不是让你漫无目的的去乱翻书看,而是说当你在选择要去看什么书的时候,要把脑中的功利性给清除掉,不是为了怎么样怎么样而一定要去看这本书。

    我们在读书之前,可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去看这本书,想一想这本书对于自己有什么意义。所谓意义,不是让我们获取了知识以后能够拿出去炫耀,亦或是借其上位,这只是下下之用。无目的的去读书,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这种想法,因为看书本身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脑中清空了这些功利性以后,剩下的便只有自己和书二者而已了这个时候的我们,便已经到了另一层境界,不再受这种功利所干扰,而能安安静静的从中获得提升自己的机会。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无目的”指的是在你读书的那一刻,忘记为了什么而读。读的时候,你可以时而鼓掌欢呼,时而唉声叹息,这时便已经为之所感染。真正动人的作品能够穿透你内心的层层阻碍,从而到达最深处,在那一处让你完全无法防备的地方慢慢地穿透你的心灵,影响你的思想,在你的思维之间来回地穿梭,最终而能够浸润你的灵魂。当你合起书后,闭上双眼,仍旧能够回味着这种感觉,这就已经潜移默化了自身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行为了。

    古人说的“修身”,在我对于书籍的理解看来,它们似乎可以做到的就是这些了。当你自己都已经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之时,又有什么是我们所做不到的呢?当此之际,即便有心无力,也不至于一筹莫展,莫忘前人之教诲,我们当该如何传承。

    以上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讨论。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gi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