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这一辈子》中的城市贫民形象

作者: 乌托邦sama | 来源:发表于2016-04-27 01:10 被阅读1233次
电影《我这一辈子》

老舍是个成长在皇城根儿下的没落贵族,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时不幸身亡,母亲靠洗袜子来勉强支持生活,他在大杂院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艺术源于生活,正因为老舍贫苦的生活经历,才使得他非常了解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他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说唱艺术,这种阅历也促使他创作中的平民化和“京味儿”风格的形成。

在《我这一辈子》中,老舍将城市贫民的生活以及心理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老巡警的一辈子,“我”聪明伶俐,圆于世故,却命运坎坷;看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却直到死也没看到希望,只得小心谨慎,默默在本职工作上磨蹭着生命。

“我”生活在大杂院里,在这里有巡警“赵大爷”,有洋车车夫,每个都是底层穷苦百姓,都是吃了上顿想下顿的人,但是大家并不灰心,苦有苦的活法,苦有苦的去处。眼看着裱糊匠当不下去,妻子又和自己丑黑穷的师兄跑了,“我”为此伤心欲绝,后来找到了巡警赵大爷,混了个巡警的差事。老舍对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和对贫民形象的刻画就是通过“我”当“臭脚巡”来表达的――巡警不干正事,帮助官僚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民不聊生,抢起店铺来比当兵的抢得还多;越是贪官地位越稳,辛亥革命后做了秦大人家的门警,每天看着贪官挥霍,贫民却在卖孩子治病,一个孩子还没有一瓶香水值钱……眼看着“我”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增加,社会一次次变革,却始终不见生活有任何起色,不见头顶的阴霾散去一毫。

申先生是五四运动时期与“我”相识的朋友,他是北大学生代表,思想先进,一心革命,后来与“我”的儿子海福交情甚好。儿子去投身革命,很大一部分也是源于申先生的鼓舞。“我”在秦大人通缉申先生的时候放走了他,虽“对主子不忠”,却觉得对得起良心。后来国民党当政,“我”因是海福的父亲而被捕在狱,狱中见到了申先生,他宽慰“我”告诉我不要灰心,殊不知那已经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这使“我”的心更觉凄凉――我所赞同的革命者被辑捕夺命。

最终是老巡警的自我感伤和悲叹,“我的眼前时常发黑,我仿佛已经摸到了死,哼!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体现了老巡警对自己这一辈子的绝望和对社会的无奈的期望。

老舍通过事件叙述来刻画老巡警的人物形象。

首先,“我”做了三年的学徒。“学徒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在初到铺子去的时候,无论是谁也得害怕。铺中的规矩就是委屈。”“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我”的学徒经历使自己练就了隐忍和气的本事,使自己养成了聪明的习惯。这对后面种种苦难生活练好了基本功。

后来,“我”做了巡警,虽然成了“臭脚巡”,但“我”和别的臭脚巡不一样。兵变事件“我”跑回警署去通报此事却被同事们嘲笑,略显“愚笨”的“我”其实比他们更有良心,更加正义。但奈何我的“聪明”不许我做出抗争,只能默默忍受这糟心的局面。

再后来,“我”的准儿媳被日本人盯上,“我”有心帮助,在途中撕去人名单,却被识破,人没保住还挨了顿打。心中除了不甘,还有深深地无奈。毕竟实力悬殊,小人物的设定就只剩下了忍。儿子去投身革命,“我”支持,却又不支持。儿子与自己不同,发现巡警并不是真正帮助百姓的差事,便毅然投身于革命,这与自己多年来心中的不甘是一致的。而“我”又怕,怕儿子一走,就不知道何时能相见,自己又是一把年纪,若是无人送终岂不悲哀死了。我认为这段的刻画特别真实,此时“我”不是巡警的身份,而是一个父亲心态的真实写照,这种纠结,源于渴望儿子去做革命却又不舍的复杂情绪。

最后,“我”生命的结束。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细胞会灭亡,社会机体长存。“我”厌恶现在的世界,它黑暗,混乱,不公平。但“我”又期待它在“我”死后变得美好起来。体现了“我”的乐观与上进。

通读全文,能感受到老舍为我们传递的真实的社会信息,看到了动荡时期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真实生活和心理写照,活的苟且却又满怀希望,使这篇文存在正能量。

老舍《我这一辈子》中的城市贫民形象

相关文章

  • 老舍《我这一辈子》中的城市贫民形象

    老舍是个成长在皇城根儿下的没落贵族,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时不幸身亡,母亲靠洗袜子来勉强支持生活,他在大杂院里度过了童...

  • 《我这一辈子》

    老舍的作,城市贫民生活和命,活生,幽默,浓郁的“京味”,传统文化的反思,鲜明的艺术个性。本书精选老舍短篇小说十七篇...

  • 12月读书计划

    老舍《我这一辈子》 毛姆《面纱》 周国平《妞妞》

  •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 看完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心里有些发酸,难过。 诚然,悲惨的人生很多,但是老舍的笔下这个人物的命运还...

  • 《我这一辈子》老舍笔下的小人物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 《我这一辈子》的创作,正值老舍文学道路上“...

  • 浅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及悲剧意义

    摘 要 老舍先生的作品以“写实”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自成一家,他在《骆驼祥子》中把对生活的思考融入到描写城市贫民...

  • 读老舍《我这一辈子有感》(1)

    当我轻轻的翻开老舍的这一本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我的心情是怀揣着一种对文字的尊重与敬佩的。我知道老舍被称为人民...

  •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文/彦菲 学习完了老舍的著名的话剧《茶馆》后,我们又开始学习老舍的短片小说《我这一辈子》。 刚看到题目时,我还以为...

  • 老舍《我这一辈子》

    上周去看了方旭的独角戏《我这一辈子》,刚到剧场,已经座无虚席,看这部话剧之前,我先去看了下老舍的原著,因为是独角戏...

  • 老舍《我这一辈子》

    本周在微信阅读上读了老舍先生的《我这一辈子》,该书是以小说《我这一辈子》为名编的一部集子,还包括了《月牙儿》、《小...

网友评论

  • 寻1:我最喜欢的是老舍写的微神和骆驼祥子
    乌托邦sama: @0d8ae7033e2b 好👏我去读读《微神》😊
  • 青小妤:我最近在读,还未看完,我觉得有一篇叫《月牙儿》还让人痛心
    青小妤: @乌托邦sama 好,我看下,我们可以交流下思想了😁
    乌托邦sama: @lyAmaris 关于《月牙儿》的我也写了一篇,你看看给提个意见啵👏
  • 洛书luoshu:老舍刻画人物确实入木三分,过年时候看过他的《离婚》还写了书评,简直是男人的自白书~
    乌托邦sama: @洛书luoshu 我去看看😊
  • windy12778:这才是真实的,鲜活的,真正贴近百姓的好文章。看看现在的文章,男女主都是高富帅白富美,个个全球打飞的,公司开着玩。已经没有人真正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了。不过可能像老舍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现在还允许发表吗?也可能是现在百姓生活的辛苦,又没有其它念相,只好靠看玛丽苏杰克苏来解解馋了吧。
  • 490b3fd8e4c9:前几天看完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惊喜的发觉,他对底层人物刻画的到位,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独特的性格,看过这个人的名字就能记住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北京的调调更是我喜欢的。
    乌托邦sama:@夏子夕 嗯,京味儿是他小说的一大亮点!人物性格以及北京土话都让人倍感亲切。😊

本文标题:老舍《我这一辈子》中的城市贫民形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hc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