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寄许炼师

作者: 月里梦溪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8:23 被阅读8次
    天坛

    寄许炼师(一作戎昱诗)

    【唐】李益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如何说得天坛上,万里无云月在中。

    (选自《全唐诗》283卷111首)

    【注解】

    炼师:旧时以某些道士懂得“养生”、“炼丹”之法,尊称为“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扫石:指清扫山中场地。多指修身养生者的居处。

    焚香:烧香,点燃香。

    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碧空:蔚蓝色的天空。

    露华:露水。清冷的月光。

    蕊珠宫:亦省称“蕊宫”。 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天坛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约31公里处,海拔1711米,为王屋山主峰。绝顶有坛。传为轩辕帝祈天之所,故名天坛,又因与东岳泰山鼎峙,谓之西顶,俗称老爷顶。

    拾阶

    【读悟】

    古人诗的意境细细品味时真是音韵悠长,一首诗便是一幅画或是一组画。这首诗仿佛让我看到这样一幅画:月在碧空,苍穹如洗,月光下,天坛山一位或几位道人洒扫道院,焚香礼拜,夜静微凉白露微霜,似乎打湿了这座仙境中的道院,一种凝重一种遥望了然纸上。

    此诗作者李益,一作戎昱诗。看到了戎昱。

    戎昱(744-800),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18岁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赋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空难的名作《苦哉行》。23岁秋回故乡,为某节度使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某刺史幕僚。38岁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任某两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看到戎昱的两个故事。

    戎昱年轻时风流潇洒,器宇不凡,很有文采,京兆尹李銮很赏识他,希望他做自己的幕僚,并想把女儿嫁给他,只不过李銮嫌戎昱的姓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戎族同字,心里不是很喜欢,希望戎昱改一下姓氏,婚事便可定下来。戎昱知道后写下一首诗,既是对李銮的感谢,又申明不愿因婚事而易姓的想法。其中,“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是流转一时的名句: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至京兆尹李銮》

    天坛

    另一个故事。戎昱曾在唐代中期画家、宰相、被封晋国公,时任浙江东西观察使的韩滉huàng属内任刺史,深情于一位侍酒妓女,这位妓女善于唱歌,被韩滉的乐将纳入韩滉的乐妓队伍。戎昱不敢挽留,只是立即作词赠予这位妓女并嘱其在韩滉面前首唱此词:

    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

    韩滉果然令此女唱歌,此女依戎昱嘱托含泪唱词,韩滉便明了此中隐情,责打了乐将,并令乐将赠细娟百匹,将此女送还了戎昱。韩滉说戎为名士,窃以为这个故事里韩滉更堪称名士。

    戎昱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多样,意境大多悲气纵横,诗中常有愁、泪、哭、啼、悲、涕等字,颇为感人。

    但我此时记起他晚年流寓而终,并将他的一两个小故事与他的人生作了关联。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有这么一句话:“人们并非为事物本身烦恼,而是为他们自己对事物所持的想法而烦恼”。“千金未必能移性”般固然是名士风度,但固守所谓本性,固守某些可以不必固守的本性,却可以误了本可以愉悦却凄冷而终的短暂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益·寄许炼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k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