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的女人最美丽。
(下面女教师插言:读书的男女最好看!)
我跟女儿讲: 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以此为门训。
又跟学生讲:读书的学生最美丽。
教育要倾听。教育乃生命之间的行走链接。生命要有故事。听他人生命故事,才有教育。
无倾听者,生命会迷失。
叙事,建构自我生命。

要建立共同体,互相倾听。
我愿学国珍教授,努力摆脱利益羁绊,去超越。评上教授了,我更多做大学同行之间的连通。教师精神孤独,阅读,就是去寻找精神导师。也需寻找身边导师与同道,与之共情。建设共同体,分享,互听,过共同体生活。
我去香港讲课,丢了证件,去办,下雨,一出租司机,很年轻,送我伞。伟大!我思有以报,想买。他坚拒。我言:钱你留下,可买更多伞给他人帮助。人与人理解,太重要了。
优秀老师往往在孤独中,要走向“在一起”的生活。阅读可重塑内心世界。

越优秀的教师,越想帮助改变学生,越受伤。故须敞开,心灵互相引导帮助。
优秀教师往往有非主流思维,更须自我认可,互相支援,走出孤独分离。
做课程永远比教课重要,它永远是立体化的,交织的,可以把师生编织进来。

树,会互相滋养。
我每周与学生共享读书,叙事,寻找在一起的感觉。
教学总在情境中。叙事的核心乃经验。活生生的,带汗水的,才是经验。
普通教师不敢与专家对话,他们找不到自己——无自己的故事,他无发言权。
生命不只看见,也要听见。以听为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会体会他人的体验,则永无智慧。
(霍军按: 听,比见重要,乃在于看见,仅是凭借自己的眼睛,而未得到对方的语言。语言乃存在家园。对方不言,则不呈现其存在,只显示他的外在状态。你看见一个动物,看不见他的主体。主体在语言中。他自我讲述,他才显现内心,存在的人才出现。故,听其言,则得其心。得其心,方知其人。一个人会在语言中真正走出来。教育叙事,就是互相获得彼此的语言——语言即道。叙事,又是自我语言组合,细节的选择,内涵的取向,价值的表达。故一旦开口,则必呈现真人——人,是符号动物。语言,是最根本的存在)
共同体,互相听,生命关联,探寻各自的内心景观。诉说,反思,确认生命。
我做基于院校的共同叙事研究,不断互动。
真理呈现于永远的对话当中。叙说,聆听,讲师生故事,讲文献,讲真实经历。
不单叙事,更要思考。
要有引领。无理论总结,则总在互相感动的平面上转圈。
叙事,倾听,寻找他者角度,我们才能真正确认自我。
叙事,打开口,是起点,并非终点。
要本土化,寻找中国化途径。我们传统中,如儒释道,也有智慧。西方学者也在学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