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向来不缺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官。但是这些文官绝大多数都是出身名门望族,即使是在科举制度已经日益成熟的明清时期,真正出身贫寒,体验过民间疾苦的官员也是很少的。
由于缺少对底层民众生活的体验和了解,必然导致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与真实社会的脱节。所以,即使有些文官真的是“心系天下”,他们的“天下”也只是个理想的“天下”,未必是老百姓想要的“天下”。换句话说,这些文官一生为之奋斗的其实只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国”,而这个理想国未必对现实有益。
比如新朝的王莽和宋朝的王安石,他们通过改革和变法想要实现的就是自己心中的“理想国”而已,结果严重脱离实际,害人害己。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强调的就是了解现实情况的重要性。现实社会远比理想社会复杂,而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对社会的治理也好,对问题的解决也好,都要理论联系实际,因时、因地、因人而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