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从物理学的规律上来看看,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
首先,说到“浮”这个字,我们会想到浮力,而浮力一般来自于液体或者气体对于固体的一种力。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关于浮力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主人公是阿基米德,他正在洗澡的时候,因为水放得太多,自己进入浴缸的时候,导致很多水淌了出去,而这正让他明白了浮力定律,也就是物体所收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那么在人浮于事这个词里面,人就是固体,事就是一种液体或者气体,或者统称为一种流体。
既然是流体,就会有一种流动的效果,当固体来临的时候,它会被排开,从而能够给固体一种向上的浮力,或者说这是一种相互的力量,固体想要推动流体,而流体会给这种行为一种阻力,反抗来自于人的推动。
所以,当人想要推动事情的发展的时候,总是会受到一些阻力,这些阻力就来自于事这种流体。
那么,因为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质量,而液体的质量又取决于密度和体积,那么这个词里面的“事”对于人的浮力,也同样取决于事的密度和体积。
密度意味着这件事儿的难易程度,事情越难,我们所收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而提及则是事情的多少,事情越多,同样也会给人更大的阻力。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一件事儿特别难的时候,人就很难深入到其中,达到沉浸的效果,那是因为事不停滴在把人往外推,这种力量非常大,人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够让自己不停地专注其中,而这本身就会非常辛苦。
那么想要更容易地深入其中,或者说就是要专注于某件事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与事情接触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小,意味着人对事能够给的压强会越大,也就越容易扎进去。这里的表面积,应该就是同时从事的事情的多少,而人的压力也就是人本身所能够集中的精力,能够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所以,人浮于事,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人没有办法集中在少量的事情上面,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分散开来,越是如此,就越是难以深入,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会太好,因为很多时候只能够流于形式,或者做些表面文章,事的深处,其实会有很多和表面不一样的东西,比方说一些暗流,比方说一些其他的事物,因为表面上的事遮蔽了下面,让我们没有办法看清,只有深入进去,才能够一探究竟。
另一方面,既然人对事,想要深入,需要增大压强,而这件事儿所需要的,一方面是减少表面积,另一方面就是增大人对事所能够给予的压力。这种压力又是什么呢?
这当然不是取决于人的体重,而应该取决于人的密度,这里的密度就应该是人的能力,当一个人身上都是肌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精干的,那么密度就会增加,相反,如果一个人身上的各部分能力都是平庸的,密度就会下降,也就没有办法深入其中了。
另外,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密度应该是类似的,而不是有些地方密度特别高,有些地方密度特别低,那样也没有办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意味着一个人如果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专家的水平,对于沉到事情里面,会有很大的好处。
当然,一味地沉浸在事情当中也会有些问题,尽管这会比人浮于事好一些,我们还是要经常看看周围的情况,甚至回到水面上看看,换口气,有利于更好滴深入到更深的地方去。
总之,人浮于事不是我们想要的的,想要更加深入地深入到事情之中,探究其中的秘密,找到真正的宝藏,一方面要减少事对人的浮力,另一方面要增大人对事的压力,相对而言,还是要提升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就更容易专注,更容易摆脱人浮于事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