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更加漫长的学生生涯。毫无疑问的是,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而伴随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的同时,担任职务和主动参与社会经历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补充。
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前,我一直没能意识到学校环境下一些固有的思想偏见。直到最近反过来回忆和思考才发现那些长久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我们是如何撇开学习,又将消极行为合理化?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高中期间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高考拼命学习,考上大学后,就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他们将通宵、游戏、玩手机归纳为想做的事,并尽可能避免反思,导致出现内疚心理。当意识到该行为会产生消极结果时,又将行为合理化“周围的人都在玩,我也不必去努力学习”,又比如”今天已经看书一个小时了,可以犒劳一下自己”。事实上,上述的这些想法和理由并不是因为缺少优秀的学生榜样,而是大脑为保持舒适状态,避免焦虑而选择视而不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学习不上进的行为进行了扭曲的合理化。
问题二:用课余活动占据学习时间,是我们的选择么?
在校期间,由于学生会活动频繁,社团活动又花样百出,那些担任职务的学生总是下意识用活动时间挤占学习时间。这其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选择参加活动而不是选择学习,是我们经过权衡后的选择还是由于多年来受到学习压力,而对学习下意识逃避的结果?
我们观察和感受到的一个现象是,学生活动中许多并不能帮助我们提高能力,取得收获。甚至不能满足我们实现价值的心理期待。而那些活动出现在面前供人选择时,很多学生盲目地选择去尝试而不去切实了解活动的内容,将这样的时间视为学习之外被充分利用的时间。
当真正展现自我的机会出现时,例如学科竞赛,英语竞赛,教学技能大赛等。这其中的一部分人又因为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参与。
当我们为因为不合理选择而没有获得应有的结果时,将选择合理化,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途径,否则就将陷入自我谴责的困境。“重在参与”就是一种简单而又普遍的合理化。
问题三:你能容忍一知半解,低级错误么?
我们学习,一方面是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是解决问题。当我们犯了一项低级错误,标点符号、语序颠倒、思考不全面等等问题时,通常有一种简单的解决方式“下次注意”,这代表我们容忍了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下次检查”则代表我们寻求解决方案并不去接受错误行为。当时常对某些非专业问题采取一知半解的态度时,通常的一个合理化想法是人的精力有限,虽然客观看来的确不错,但当这一理由被常常使用时,一定在学业上无法取得长足进步。
学问的专和精必然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当需要提交一份学术报告,撰写一份学术论文时,对于问题的叙述和思考需要扎实的功底,避免将那些错误习惯进行扭曲的合理化非常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