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没有中世纪,就没有新欧洲(二)
上一节我们读到了正是因为蛮族毁灭性的入侵,才让西方能毫无束缚地发展起来一种全新的文明。可是,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读起来。
我们知道,在欧洲的中世纪西罗马帝国彻底地崩溃了,而且崩溃后再也没能恢复。然而,这却使中世纪出现了罗马帝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技术进步。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奴隶制是不利于技术进步的,因为奴隶数量巨大,价格低廉。所以,奴隶主不必费心去研究技术、节省劳力,直接使用奴隶就好了。
比如,在韦斯巴芗统治时期,需要在今罗马圣皮特罗广场竖立一座方尖碑。有位发明者提出了一项可以大大方便竖碑的技术措施,但皇帝却没有采纳。拒绝的原因竟然是为了不让奴隶们有空闲,宁愿让他们继续从事体力劳动。
那么,奴隶呢?他们是没有自主性的劳动者,就更没有可能去进行什么发明了。
而罗马帝国崩溃后,奴隶制也随之崩溃,不再有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涌入西欧。相对中国,当时欧洲的人口是很少的,这就促使人们开始琢磨怎么节省劳力。
而且,中世纪的庄园是自给自足的,各地自我封闭,不再有商品流通,庄园主需要什么东西,从外面买不来,只能取自自己的庄园。因此,庄园主要亲自组织生产,亲自决定种什么、不种什么,连查理大帝都得操心自己庄园的物产。
因为要亲自组织生产,庄园主与农奴保持充分的接触,非常清楚农业生产中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同时因为自给自足,每个庄园里拥有木匠、铁匠等各种工匠,这样也有利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农奴也不同于奴隶,粮食打多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水涨船高,因此,农奴也有热情改进技术,提高产量。
以上各种因素的汇合,就促进了技术的进步。那么中世纪西欧主要取得了什么样的技术成果呢?
首先是开始使用重犁。
罗马时代,欧洲用的是轻犁,就是一根木柱,底下装个犁刀,结构简单,只能在地上划出一道浅沟,所以又称“浅犁”。
到了中世纪,为了提高生产率,庄园主们和农奴们进行“技术会商”,渐渐地琢磨出来一种重犁。——更重、更大也更锋利的犁刀。这种重犁能够有效地深耕,把土壤翻起搅碎,能把杂草丛生、难以耕作的低洼荒地开垦成良田,扩大耕种面积。
重犁需要更大的牵引力,牛的力量就显得不够了。到10世纪时,欧洲庄园发明了一种挽具,套在马的肩部,让马也能轻松愉快地拉犁,结果生产效率大增。
16世纪一个法国作家曾经计算过,一匹马一天的工作量是牛的3-4倍。正是因为马大量地被用于耕地,13、14世纪后,欧洲原来的荒地大量被开垦,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此外,欧洲人还发明和改进了很多利用水力和风力的工具,比如水车和风车。其中有些技术,比如水车,虽然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有了,但是直到中世纪才大规模地应用。
那么,这些技术革命又带来了什么成果呢?
最直接的成果是耕地面积成倍增加,进而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以英国为例,1086~1300年,英国 GDP 提高了10倍以上,人口从大约110万人增加到330万人。 也就是说,财富增长是人口增长的3倍,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还实现了迅速富裕。
我们在前面读过,西方农奴和农民的负担是非常稳定的。“一个佃户的地租往往长达200年或250年保持不变。”农奴们每年收获的粮食大大增长,但是交的租税却保持不变,这就意味着农奴变得越来越富,经济地位大为提高,从农奴成长为农民。
最主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为商业复兴和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罗马教廷的专制、野蛮和黑暗不亚于其他专制政权,而这种黑暗正是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之上的。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而这些都是违背天主教的主张的。于是,著名的文艺复兴出现了——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那么,同一时期的中国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我们下一次再分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