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在街上看到《深夜食堂》的宣传海报,听说是黄磊要翻拍这部经典日剧,那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替他捏了一把汗。
要知道某些“失败”已经是有传统的了。在日本文化中,比如某一类日本电影,电视剧,小说里,萦绕不去的是那种他们所特有的,淡淡的,节制的,留白的,欲说还休一咏三叹取瑟而歌,像一个苍凉而淡漠的手势的这种东西,这,真的只有日本人才能拍的出来。我们不行,我国人正好和他们相反,日本是一个“物哀”的民族,我们不是。我们是一个“喜感”的民族,我们喜欢大叫大嚷,热热闹闹,亲爹热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拍桌子甩板凳,喜欢拍“踹寡妇门,挖绝户坟,抢婊子的皮肉钱,夺叫花子碗里的馒头”这样热火朝天有声有色的戏,总之,我们喜欢看冲突,大冲大突,大锣大鼓,大红大绿,铿铿锵锵飞沙走石,总之要很戏剧化,要不以前那些宫斗,婆媳,玄幻,一群人吊威也飞来飞去的抢武功秘籍,一群娘们争一个老爷们争破了头,或者一层楼里“五美”搞对象搞得鸡飞狗跳的,怎么就有那么多人爱看呢,看的茶不思饭不想的,就是那么的勾人。
可是,一旦“戏剧化”没了,只剩下半夜里一个清冷小食堂,一个做饭的老汉和一堆菜,这怎么弄?弄不出来好看“勾人”的东西来啊,这不是我们擅长的啊。
黄磊却偏要逆风而上,大概总觉得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吧,小林薰版的《深夜食堂》叫好又叫座,得分9.2,俺也来一个,总是能趁着这阵东风,上一上收视率之峰吧,可结果怎么样呢,开播后恶评如潮,豆瓣评分2.3,有人说,好久都没看到这样低的评分了(豆瓣起步就是2分),这是连小时代都无法企及的新低度啊。
不想再重复大家对黄磊以及国产《深夜食堂》的吐槽——比如,那个“泡面三姐妹”实在是有病啊,正常女人如果不是为了泡那厨师,有谁会天天半夜出来吃碗泡面?自己家里不能做?难道厨师手里抹了蜜是怎么着?那个卖方便面的厂商到底给剧组投了多少钱,硬是给做了两集的广告推广,吃的人不嫌反胃,看的人早就反胃了——反正,这部从日剧里“拓片”下来的剧集,“改编”的真是非常愚笨,呆板,不伦不类东施效颦,且处处充塞了滔滔滚滚的广告,到了无广告不成戏的地步,总之,到处都可以让人看到商品信息,让人嗅到金钱的“芬芳”。
黄磊作为这部戏的男主角,大概认为自己只要穿上小林薰的那套衣服,站在小林薰站过的场景里,做几碗(明显刀功不怎么样,做菜手势生涩)方便面加几片牛肉,就真的成了日剧里那个暖心大叔了,其实还差的远。
原著漫画家说过,深夜食堂就像是一个小庙,经过它的人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然后再前行。这是一处心灵驿站,是灵魂小栖的载体,那日剧版的“灵魂人物”小林薰身上,确实有一种既冷又暖的气质,冷,是因为他的内敛,寡言,不动声色;暖是他的眼神与表情。木心曾经说过,不知该原谅什么,转觉得世人世事皆可原谅。小林薰就有那么一种对世人世事似乎“皆可原谅”与包容的温暖感,这种感觉在戏里氤氲不散挥之不去,或许,这才是如此简单平淡的剧情,却能深深打动人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这也可能是演员小林薰真实性格的底色,又或者只是他演技好,能够细致完整地表达出来,透过屏幕传递给你。可现在的问题是,黄磊这两样恰恰都没有,他两手空空。
我一个朋友说,黄磊在戏里假装有故事的人,装的不行,其实呢,就是一个有刀疤的人(那条刀疤当然也是假的)。他也不是演技不好,而是没有用心去演(大概光顾着赚钱了)。记得曾在大家专栏看过一篇写黄磊的文章,感觉写的挺客观。作者说黄磊是一个聪明人,几乎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对了”,以前时兴文艺青年的时候,他就演文艺青年,标榜自己是文青,他演徐志摩,披白围巾,穿大褂,唱“我想我是海,沉默的大海”,文艺的“淋漓尽致”;之后又演家庭剧,玩命儿表现自己“爱妻爱家庭”(此种好形象可以多接多少广告,赚多少钱),然后又经商,开公司,搞“黄小厨”……有谁人生的每一个重大选择都选“对”了呢?黄老师就是啊,而每一步都“对”的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似乎,他们是一群“投机主义者”。
至于具体到黄磊投机投到翻拍《深夜食堂》时,他却是栽了,但这也没啥,2.3分,分数低到尘埃里又怎么样,赚到钱就好,如今这年头,有人肯投钱就算是“成功”了,真正纯粹的好演员或许都没戏演,而真正精明的商人却是可以当“表演艺术家”的。
因为,成功的商人从来都不会直接卖产品,总是要先卖情怀,卖梦想,卖温暖与贴心,卖诗和远方的田野……所以,我想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为什么日版《深夜食堂》成功,而国产《深夜食堂》却那么烂,原因是,日本人至少还想实实在在地好好做点东西出来,而我们却只想赚钱,深夜食堂确实就像是一个小庙,经过它的有钱人都可以往里扔钱,谁扔的钱多,谁说话,谁坐庄。
网友评论
原来我漏看这篇。
符合中国国情的深夜食堂应该不会没有撸串、麻辣小龙虾和啤酒。
日本文化在东亚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存在。由于历史上在不同时期汲取大量外来文化又加以发展,形成了和东亚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文化圈。日剧很多时候是日本社会的道德观,审美,包括家庭关系的一个缩影。不同于东亚其他国家中剧集讲究最后结局的“大团圆”以及“三观正确”,日剧以揭露和反应日本各个时期社会问题而著名。
再加上近年日剧大量的漫改化,二次元亚文化的高度融合,这些因素都促使国内观众对日剧输出的价值观产生陌生感,更别说是《深夜食堂》这样看似是情景剧,实则高度包涵日本文化的作品。
《深夜食堂》的核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原作者安倍夜郎曾经说过,“总是有一批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人,失恋痛哭的人,梦想受挫意志消沉的人,忘却日常乐趣的人,被沉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的人,因上司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置身幸福之中欢欣雀跃的人”。
那些疏离感,孤寂感,只能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都市。而且,并非每一个都市都会有这样一间深夜食堂,让人生无尽的悲廖投射至深夜,用食物的仪式感,去表现“治愈”二字。
这样的题材需要的是相应的社会环境土壤,日本文化中深入骨髓的这种仪式感社会属性,并非单纯的原封不动搬照就可以获得。
小姐姐说的我很赞同,最近张国立在我们这里拍戏,剧名叫什么《亲爹后爸》,然后是我们当地一个企业投资的,听到这个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确定这是部烂剧,这部剧说穿了就是这个企业的宣传片。
而那什么“五美”欢乐颂,不也就是个企业的宣传片吗。。烂到爆炸,这也是中国当下大多数电视剧的现状,无力改变
还是喜欢美剧,最起码人家不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