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不必观,物一何须齐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心中没有任何杂念邪思,又有什么必要观察自己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呢?佛教说:“观心”,观察反省,实际上为自己修行又增加了一层障碍。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体的,又有什么必要重新划为一体呢?庄子说:“齐物”,消除万物的差别,实际上是分割了本来是一体的万物。
【理解】道可道,非常道。不同的场景下使用的很多概念,往往为了解释引发了新的混淆出来。不同的观点源于不同的站位和视角。“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个核心思想。王阳明告诉我们,所有的道理其实都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自己的内心求索,也就是向内求。“心即理”统一了内部和外部,也实现了”心外无物“。
机息见风月,心远无尘迹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译文】心中阴暗奸诈的念头消失时,就会有明月清风到来,从此不再为人世间的烦恼痛苦;心胸开阔、心境远离尘嚣,自然没有车马行过的喧嚣繁杂,何必非要偏爱山丘而隐居山林之中呢?
【理解】我们对世界笑一下,世界也对我们笑一下。我们的感受和我们的心态高度相关,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我们的心态调整好了,世界也就清净了。
富贵德中来,自舒徐繁衍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译文】一个人的功名富贵,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的,那就像在山林中生长的花,自然绵延不绝地繁衍生长;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取得的,那就像花园中以及花盆中生长的花一样,会随着移植、搬动的变化而枯萎或茂盛;如果是以手中权力抢夺而来的,那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一样,由于根部不在土中,不久就会枯萎。
【理解】德行是一个人长久立世,获取富贵名誉的根本,根深蒂固,长长久久;能做好事情次之,如人工的植物;通过外部的权利获得的富贵名誉,来的快,去的也快。“立德、立功、立言”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追求,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之道。
本文收录于《菜根谭》学习专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