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4ddc5d152944fa0.jpg)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看到这句,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欧阳修的那篇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被被贬滁州期间,彼时的他郁郁不得志,一身才华得不到施展,所以经常醉饮,并自号“醉翁”。
当年,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可以与唐时的韩愈相提并论,堪称一代文宗。
其实,他做官也做得很红火,最终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但是,在仕途登顶之前,欧阳修的晋升之路也曾屡遭波折。
想当初,欧阳修刚中进士之时,连晏殊和钱惟演都对他推崇备至,可谓风光无两。
但因为推动改革两次被贬,对他的打击很大,以至于一度对于自己的政治前途深感迷惘和惆怅。
宋仁宗时,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
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
而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出京,外任夷陵县令。
四年后,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奉命知谏院。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又开始推行“庆历新政”。
时任右正言、知制诰的欧阳修,又成为“庆历新政”的大力支持者与积极参与者。
但是,在守旧派的阻挠下,“庆历新政”又遭失败。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等地。
这对于一个身负理想的青年才俊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在被贬颍州的那段时间,欧阳修悲痛万分,写下了很多伤感的作品。
远离朝堂和故土,仕途渺茫,家中老幼又得不到照拂,思乡之情甚切。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梦中作》,即是写于这一时期。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很远的地方。路上一片昏暗,地上铺满了上百种散落的花瓣,让人眼花缭乱。
与人下了一盘棋,不知不觉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于是借酒浇愁,直到把所有的酒都喝光了。
但心中浓浓的乡愁还是挥之不去,记忆中那些人、那些事早已经成为历史,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既然是“梦中作”,诗中所述场景便是一场梦境,与人对弈,一局下来许多年过去了,故乡早已经物是人非。
就算自己再回到那里,也没有人认识自己,所以乡愁满溢,只好把自己灌醉,可直到把酒喝完,也还是无法忘却昨日之事。
欧阳修借“王质烂柯”之典故,表达了时移世易,此一时彼一时的心境。
这样的乡愁,必定是无法排解的,即使想借酒消愁也无济于事,满心怅惘,无可奈何。
明代诗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价它“一句一绝”,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但又是浑然天成;同时对仗工巧,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堪称神圣工巧、天衣无缝。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梦境,暗喻乡愁。而实际上,这样忧郁迷离的意境,正是他政治上失意的投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fb641dc2fe2bba1.jpg)
《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宋·欧阳修
赏析
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作。此诗写梦,梦境恍惚朦胧,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主题不易捉摸,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凡出世又十分留恋人间的思想矛盾。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但又是浑然天成;同时对仗工巧,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天衣无缝。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
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乃记述梦中之所见。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夜间月照千山,透着凉意;小径被各种各样的花遮黑,让人迷路。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
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
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
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0f7ee9bf83890a8c.jpg)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一局棋下完,不知道人间已换了时代。酒快喝完后,作为游子,依然无法不思念家乡。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
晋代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下棋,就放下斧头一旁观看。等一盘棋结束,王质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家中,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这与刘禹锡诗“到乡翻作烂柯人”是一个意思,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
最后一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全诗四句一句一截,分别写出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
这四个不同的意境,似断似续,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末尾以怀乡情绪作结,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e00637c33e9f4943.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