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利用资源进行文本的多重对话

利用资源进行文本的多重对话

作者: 杜香开花2008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17:57 被阅读0次

之前准备过一节精品课,我就谈谈如何利用信息化资源备出一节高质量的精品课。

基于我的教学理念,本次讲座主要分享:以《守株待兔》为例,谈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文本多重对话和文言文教学的创意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主题:利用资源进行文本的多重对话

一、教学设计理念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在备课时本着“11244”的理念。(这一理念是新网师学员屈小娥老师提出来的。这一理念简单来说就是:第一个“1”是一条宗旨把握方向,知道干什么,基于语用;第二个“1”一个任务,找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白学生学什么;“2”是两手抓,就是怎么教,这是确定教学方法的,找到方法,才能教出效果;第一个“4”是四个有,教学效果我们要什么,有诗意,有方法,有拓展,有写作;第二个“4”是四对话,课堂教学板块明确教什么,进行四重对话,与文字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学对话、与文化对话。

二、精准教学目标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备好课。一节精品课,要有精准的教学目标。备课需要两头备,一头备教材,一头备学生,在这两备中间都要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

(一)备教材

1.寻根—基于课程标准

备教材时要寻根就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先找到这篇课文所处的学段,然后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看看这个学段是如何要求的,然后进行单元人文主题分析、单元语文要素分析。这时需要把1-6年级所有与这个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先进行纵向分析,明确不同年段应该教到什么程度。

以《守株待兔》为例, 它是三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照第二学段课标要求,课标是这样要求的: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4条阅读浅近的寓言,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通过梳理表格得出结论:

我们看到,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已经选入了一些有趣的寓言,一些比较久远的,则通过改成“白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感受小故事的大道理。教材选入的寓言故事,古今中外都有所涉及,涵盖面很广。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属于文言文的有7首(蓝色部分)。第一篇《守株待兔》出现在三年级的“寓言专题单元”,之后四五六年级下册,每一次学习两篇。从寓言的编排体例来看,依然是一个由浪漫感知到精确了解的学习途径。六年级的《学弈》、《两小儿辩日》,不仅有寓言特有地小故事大道理,更有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2.理“干”—从单元目标分析课例的训练点及地位。

理“干”就是从单元目标分析课例的训练点及地位。像过筛子一样,找到一节课的课时目标。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第二次 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 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来梳理一下本单元编排的课文以及教学要点:

粘贴图片

得出结论

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我们同样从课后习题入手,在《守株待兔》中,要求学生“说说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这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要领悟故事背后要表达的道理,不仅仅只是“就故事”论“故事”。在《鹿角和鹿腿》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在两种观点中进行选择,在《池子与河流》中请学生“说说你赞成哪一种,并说明理由”。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清楚地指出“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旨在让学生能够自己联想生活。我们可以发现“明白”在这个寓言单元是指:除了能够说清楚故事背后的道理,还要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陈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多重对话

抓“枝”,不同身份与课例的多重对话

多重对话,形象地说就是四方会谈,这时需要教师把自己想象成不同角色与文本、作者、学生、编者,进行对话。明确读者身份,编者身份,研究者身份,学生—与教师对话对话身份。比如教师把自己想象成学生,阅读时会遇到什么障碍,找到能力提升点和改进措施。

以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也要进入到学生的内心,在内心中演绎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我这样问,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学生这样回答,我又应该怎样接话?学生在这一点不会,我要什么时候点拨,要怎样启发,用什么形式启发,学生能懂?

(三)备学生

另外一头是备学生,精准把握学情,以学定教。学生分析时要体现是这一课。要找到本课学生的障碍点,能力提升点和解决措施。

学生分析时要体现这一课,字词分析要体现具体的字词,以《守株待兔》为例,就是“耒、耕、释”等字。阅读方面,时会遇到什么障碍,找到能力提升点和改进措施。

贴图

经过这样的三步分析之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精准定位了。

第二课时

主题:在“读”中领悟“寓言故事道理”

一、创意教学活动

明确教学目标,知道了教什么后就要设计怎么教,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设置创意教学活动。《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当美篇口诵百遍,如出己口,才能其义自见。这节课中,我设置了三个教学活动,读到随口可诵,熟到随时可讲,学到随处可用。

(一)读到随口可诵

本节课先听视频朗读,初步感知这篇文言文,接着出示多种形式的文本内容,设计了六次雅读,如竖版文言文、带有部分繁体字的文言文、小篆体文言文,还设计了让学生纠错读等环节,多种形式地读,方言读,有趣味地读,还带学生像古人一样吟唱。

贴图

(二)熟到随时可讲

教师先出示课件上的《守株待兔》原文注释现代汉语同桌自由练读两分钟能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然后师生情景对读,也就是渔翁对唱,教师读现代汉语,学生读原文一遍。

雅读:出示《守株待兔》带节奏,朗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难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然后设置情景对读(渔翁对唱),

贴图

(三)学到随处可用

这个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第一个情景:如果穿越到宋国去,你会怎么对农夫说?

图片

此时加设一次雅读:要想穿越成功,必须付出金文字体的文言文。

图片

试背课文。

1.填空背诵。

2.出示绘本连环画,学生看图片,背出《守株待兔》原文。

短短一节课,读了好多遍,不知不觉中就会背了,趣味十足。课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呢。

二、体验教育幸福

人的每一次成长都经历一种痛,只有经历了痛,才能感受到因努力带来的幸福,愿每位老师都能诗意地栖息在教学的大地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利用资源进行文本的多重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t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