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追剧总是跟着情节走,每到结局,起码好几天沉浸在其中难以走出。现在追剧则老徘徊在情节之外,会思考,如果这个人物让我来塑造我会怎样写,结局的走向该如何比较合理。
不知从何时起,电视剧制作迷恋上了“大”字,大场面、大格局、大制作……我并不认为一部作品的好在于它有多么气势恢宏,特效多么酷炫,服化道投入多少,而在于它对人性刻画有多深入。追完《麻雀》,或许从“大格局”来看,它是不错的,但在人情的处理上,总让我有说不出的憋闷。
就结局来说,唯一稍微带动了一下我情绪的就是嫂子刘兰芝捧着陈深送来的药和钱从教堂跑出来看他远去的场景。刘兰芝的存在,是那段湮没在鲜血和子弹中的经历最深的印记。灯红酒绿,潜伏的日子也是兄弟间相互猜疑信任的日子,终于有一天彼此不用再隐瞒,两人却走到了尽头。刘兰芝的生日,成了毕忠良的忌日。一夕之间,所有化为乌有。
家国信仰太大,光靠口号与豪情打动不了人心。凡能动人的,都是微小个人在大历史背景下的沉浮兴衰。《麻雀》中的人物在作者笔下都比较立体丰满,穿插的爱恨情仇更使得所有主要人物单拎出来都足以写一篇性格分析报告,但电视剧为求家国信仰的大格局弱化了这一点,尽管剧情也很精彩,可细细咀嚼总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
我和你啊 存在一种危险关系
……
相爱变成 猜忌怀疑的烂游戏
……
在我心上用力地开一枪
让一切归零在这声巨响
如果爱是说什么都不能放
我不挣扎反正我也没差
人质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相爱的纯粹落得如此下场
你满意吗 我们都别说谎
——张惠妹《人质》
毕忠良应该是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一面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一面却又对妻子、兄弟感情至深。只要不是妻子、兄弟,他可以随时变脸,手段残忍至极。这个人物把握得好可以给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之感,但电视剧并没有带给我这种感觉。一味觉得他既然做了汉奸就不该有太高的道德品德,这样的想法是单纯可笑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同时心存良善。我们可以对他的恶判以死刑,但不该否认他情感的意义。
亦敌亦友,猜忌怀疑,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在对自己好的同时又杀害着自己身边的亲人,这该是怎样一种感觉?为妻子而死的毕忠良让人恨不起来,而陈深似乎也已被锻炼得“铁石心肠”,在经历了宰相、唐山海和李小男的死亡后,他坚定了对他的渐行渐远,但还保留着那一丝情谊。最初的一枪,他给予他新生;最后一枪,是他对他最后的感情。心结在枪声响起时化解,归零。
徐碧城没有和陈深重聚,他们重新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曾被怀疑为麻雀的陈深真正以麻雀身份重回上海,面对那个像宰相的“布谷鸟”,他是否会有一刻觉得,故人不再,新人已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