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家的妞妞又获奖了,从弟媳妇发的朋友圈里可以看出为了获得这项全国性的作文大奖,妞妞已经努力了一年。
作为一个孩子,能够整整花费一年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对她来说难度非常大的全国性的小学生作文比赛的二等奖,她所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给弟媳妇打了个电话祝贺,电话那头弟媳妇明显的情绪非常激动,几度哽咽的说,姐,这个奖拿得太难了,我都快坚持不下来了,特别是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孩子每天写完作业都快11点了,她困得不行不行的。多少次我都想放弃了,真是硬咬着牙坚持下来的。
很多时候,家长们特别容易鼓励孩子去尝试,同时也特别容易不经磨砺就放弃。看着孩子疲惫的小脸和遥遥无期的目标,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心疼孩子,但是有句古诗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会记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成功背后无一例外的就是咬牙硬撑。
家长的意识是最重要的,在孩子退缩的时候,家长要理解她的情绪,谁都会有短暂的厌倦和疲惫,此时的家长的鼓励和督促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很大动力来源,毕竟,坚持这件事成年人都不容易做到,更何况一个孩子。
首先,家长要坚持,才能鼓励孩子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我一直关注着弟媳妇的朋友圈,每每发出来的动态都是,弟媳妇每天晚上忙完了家务后就陪在孩子身边自己也看书。督促孩子不是唠叨而是陪伴孩子共同再坚持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战胜自己的惰性,孩子慢慢就会形成“我不放弃”的信念,任何定下的目标对她来说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这种坚韧的性格的养成,对她未来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其次,许多家长都会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给孩子选择的目标应该是她所努力就能够着的,而不是硬塞给孩子一个家长认为“有用”的,比如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天恨不得上八个辅导班,特别是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往往约弟弟弟媳妇一起回老家的时间都没有,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兴趣班的路上。
好在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我们就把目标确定了下来。只有语文是孩子毫不费力每天就能完成的,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背古诗、背精彩段落,从二年级开始每天写一点小句子,到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寒暑假期间特别去找老师强化,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就是这么一点点提升的。我觉得弟媳妇特别有眼光之处在于,在孩子还在小学的时候就把语文这科最不好提分的课程让孩子学好了,孩子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同龄人高出不仅仅一个层次。
最后,在坚持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很多家长纠结于“先有兴趣还是先开始”这个命题,让孩子的培养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先开始、再完美”。
兴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空洞的概念,小孩子的往往就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下来了就是兴趣。为了坚持下去,给孩子提供不同的体验形式,比如看书太枯燥、就带孩子去看场电影。不知道游记怎么写,在空闲的暑假带孩子去短途旅行。
总之,谁都有厌倦和想放弃的时候,特别是在孩子低幼年龄段,家长的坚持会让孩子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如果在孩子的人生之初,家长能够给她正确的鼓励和持续的陪伴,那么相信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门感兴趣的科目,而是有益于一生的坚韧。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