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流水线、智能手机、电脑、AI技术等等这些响应时代的发明意在提高人们做事的效率,但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拖延症患者出现呢,种种便利为我们提供了拖延的理由,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所谓的拖延症患者们都是该做的事不上心去做,非要等到临近截止日期,刀架在脖子上时,才着急忙慌地去完成。
从专业的角度讲,拖延症患者们会有一些非必要的、有害的推迟行为,并且伴随着自责情绪、犯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如此说来,拖延症并不是让人可以轻易忽视的小毛病。
拖延症患者?你是哪一种?
心理学家总结出导致拖延的原因,既有心理成因也有生理成因,总之,拖延症的存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普遍。首先,我们本能的想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想为改变而有所行动。就如我们整天嚷嚷着减肥,响亮的口号从高三毕业一直喊到大学毕业,照照镜子一看,除了脸上明显的黑眼圈,似有若无的鱼尾纹,还有岌岌可危的发际线,体重反增不减。我们若是因为长高而徒增了几斤肉,多少还是让人欣慰的;否则,真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自欺欺人了。难道减肥真的比登天还难吗?并非如此,对于想减肥的人,四年的时间减不下十斤肉真的是浪费了呼吸过的空气。怕只怕,多年的减肥空是口号,减不减得下来另说,嘴上功夫倒是做足了。说白了,我们就是喜欢拖延着,不愿意忍受减肥带来的痛苦,永远认为未来有的是时间。
第二种原因,是源于“完美主义”,很多人看到这个名词就会想,追求完美不是挺好的吗!追求完美最后不就能达成满意的成果吗?
对于行动上的完美主义,达成预期的理想结果基本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用行动持续改进,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而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可就惨了,他们只是在脑海里构造了一个完美的作品,而现实中的能力远不可能达到理想中的要求,所以,他们迟迟不愿意动手,总是想要等到万事俱备时,才肯迈出自己的第一步。但是,那样的时刻可能永远不会来临,所以那就只能是空留在记忆里的理想。行动上的完美主义看重行动,虽然过程中会吹毛求疵,但是经过重重打磨和改变,最终会得到满意的作品。所以,最好不要做一个思想上的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就陷入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怪圈。
如何逃离拖延症的“泥潭”,获得自律人生。
1. 明确目标
在一切行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给自己设立一个宏大的目标,恰恰相反,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并了解自己,这是自律训练的第一步——帮助我们在做出行为反应的时候,进行内在冲动和长远目标的权衡和思考。在确立目标的阶段,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弱点,力所能及也很重要。例如,我想要减肥,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欢跑步或有氧运动带来的呼吸不适和酸胀感;而我喜欢瑜伽、舞蹈类的运动,在饮食上我也偏好轻食。因此,我可以设定目标为,通过瑜伽或舞蹈,配合轻食进行减肥。
2. 细化目标
将目标拆分成具体的执行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某些方式的重要性。而如前文所述,人们对实现方式重要性的认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自律。另外,清晰的目标也有利于我们训练自己的自律能力。我们通过想象的方式,将完成分期目标的每一个方式、步骤,而不仅仅是行动结果,在脑海中进行“可视化”。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对每一种实现方式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知。
3. 做出行动
在第二步骤中,我们将目标拆分成具体的任务,那么接下来就是做出行动的时候了。尽管这个步骤无需过多的解释,但在实际生活中,这却往往是需要最多努力和自律的一步。
4. 为每一小步庆祝
在完成每一个分期任务之后,我们需要庆祝自己取得的(哪怕只是一小个)成就。一方面,庆祝作为一种完成任务后的仪式,是一种“延迟的满足”,这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种培养和体现,同时也是对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自我肯定。
拖延本身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控制自己拖延的影响,不耽误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那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享受的慢生活。
作者:至朴心理长歌与浮生,至朴心理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
这是长歌与浮生的【浮生专栏】第14期。
心理咨询与商务合作请:可以留言您的联系方式。
至朴心理祝福您,活出生命的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