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在荒石公园,和小车车的行走成都计划,我没料到两点。其一是,公园竟然这么小。其二是,这么小的公园竟然逗留了这么久。
没办法,石头以及和石头背后来自宇宙洪荒的信息太多,而店主的故事又足够吸引人,于是,小车车看得全程失踪,我也乐得独自品读文字以及背后的故事,研究喜欢的画,恨不能戴着放大镜观看神奇的矿石,当然还有两个店主小哥哥和石头的美丽故事。
幸好店铺小小的,也幸亏店里没有安排座位,等我俩都逛到精疲力竭并不约而同来到收银台会和的时候,二货车满载而归,我则徘徊了半天之后最终两手空空。
二货车买了一副星空版画,一颗来自远古年份不详的矿石,和几张有故事的明信片。
是喜欢的,但真的不想拥有它。
我犹豫的点有两个。一是,喜欢就一定要拥有吗,宇宙中漂亮的石头那么多,放在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和放在我家里有什么区别。二是,一旦拥有了,我拿它怎么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自己,一颗石头我可咋办。
不是很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彻底失去了物质占有的欲望。
最直接的表现是,升腾起添置物品的念头,但凡东西不是具有实用性的,第一反应是,我该怎么处理它?放在哪里?搬家怎么办?有没有可替代品?我真的喜欢吗?一旦进入这条灵魂叩问,好像需要买的东西就不多了。
以前我可不这样。
现在我觉得理所当然。
追根溯源,我觉得种下种子的人应该是这三位。
邝爸在多年前给我们分享他丢掉了客厅里的一切,包括电视、沙发,空空如也的客厅成了家庭书房。
当时我是震惊的,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心想,这,怎么可能,可以没有沙发?
后来才知道,乔布斯的客厅里,只有一个蒲团和一盏落地灯。
然后是山下英子女士。跟着她的《断舍离》,我清理了衣柜,做了重新收纳。给我印象最深的改变不是物品的归置,而是空间的流动,保持空间有3分流动性,方便取用物品,而不是塞的满满当当,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整理,以及和物的相处方式。也是这个改变让我丢掉了一部分衣物和物品。
另一位则是冯唐。在冯唐讲书《长物志》和《日日一百》,冯唐分享了自己和物的关系,用极简的物的占有,提升物和人的关系,同时提升极少的占有下物的品质的顶格要求。他说一个人所需要拥有的,一个箱子就足够了。
我惊掉了大牙,也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但我听进去了这两本书。
减少对物的拥有,提升所拥有的物的品质,与物建立长久的联系。
一点点积累和改变之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要增加物在我的生命里,如果没有位置安放只是囤积,这事儿我是不干的。清理了自己的物品,丢掉了至少2/3的衣物,减少了一半的鞋,渐渐发现,一个箱子的人生好像实现也并不困难。
一套毛料冬装,一套冲锋衣,两套夏装,两套运动,一套户外,电子产品及周边,内衣裤及零碎物品,泳衣及周边,防晒补水及周边,一双跑鞋,两双ASH。一个腰包,一个随身包,一个箱子完全可以搞定。
说走就走,随遇而安。不必受困于物,也不必受困于地理位置,随时可以离开,哪里都能活。人生立刻变的自由自在。
分外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