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50932/f88d861df6d4951c.jpg)
革命战争年代,“同志”是最亲切最尊重的称呼,还可以称“革命同志”,相当于古代生死攸关的结拜兄弟。
“同志”并非是共产党的发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曾经和宋庆龄是同龄人,同学。后来同学成为“孙夫人”,孙科见面很尴尬,不知道如何称呼,白搭话。宋庆龄建议互相称“同志”,打破了僵局。
孙中山临终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刘少奇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习惯称呼他为“首长”,刘主席喜欢别人叫他“同志”,既亲切又尊重。
解放以后,“革命同志”被广泛普遍运用,达到极致。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文斗和武斗,人们对革命已经反感,讨厌,憎恨,“革命同志”的称呼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已经不再用“同志”的叫法,不知不觉地兴起了叫“师傅”,不论男女老少,一律平等,都是师傅。
慢慢地,师傅太俗,过时了,又兴起“先生”,“小姐”,后来这些叫法又变味了,过度到“老板”,“帅哥”,“美女”。
佛弟子之间,不管年龄和性别,一律叫“师兄”。开始学佛时,我不知道这种称呼。后来知道了,很不习惯。慢慢地叫多了,也能理解,适应了。
“老师”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尊称,仿佛与职业无关。做保险的人,见谁都叫“老师”。写作爱好者之间,也叫“老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是一个很崇高的称呼。在简书中被别人叫老师,我常常感觉很惭愧,很有压力。
我愿意别人叫我师兄,大哥,或者直接叫名字。名字就是被人叫的,这一点我比较赞同西方人的习惯。
现在在我工作的单位,称呼比较复杂,有以职位职称称呼,如某某总,某某工,某某部长,有叫姐姐,大姐,哥哥,大哥的,老师,师傅。五花八门,随机应变,没有固定套路模式。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发现对“妻子”的叫法就有五十岁种,于是知难而退,回国了。
中国人头脑发达,词汇丰富,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孔夫子就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专家,而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两千多年,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