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歌之南山有台

作者: 杏花疏影1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08:13 被阅读0次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南山有台》

镐京的王室宫庭中,灯火辉煌,大大小小的臣子们齐聚在一起,按顺序分两班依次落坐。王命人奉上酒肴,殿内丝竹之响起,一大群宫女歌舞了一回,然后鱼贯退出。这时,王举起酒爵邀大家共饮,共祝君清臣贤。酒宴正浓,席间一老者,一身素衣,头发白了一半,虽眉目清秀,但眼间皱纹极深,只见他眯起两眼,似有所悟,忽而举起酒爵,面带微笑,对王礼过而曰:“臣今有歌一首,愿为王吟唱!”众人皆拍手则赞。只见他将爵中酒一饮而尽,而后仰面大声吟唱:“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这是一首贵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一种雅歌,是宾客们祝贺君子得贤臣而乐的歌辞。全诗五章,每章六句。君主得贤人辅助,既是君主的幸事,又是百姓的幸事,因而是值得大书大贺的,全诗多次重复“乐只君子”,从而突出了“得贤臣之乐”的主旨,更增添了诗文的特色。

全诗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营造了一种树木茂盛的繁荣景象。这有着深刻的寓意,它隐寓着朝廷的贤臣,把他们喻为君主的“左右手”,用以来彰显君子的美德与贤良,祝福君子的寿命。其诗中民歌味极足。表达宾客们对主人的祝颂赞美之音。而贤臣对于君子而言,就象树木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国家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不管是古代或是现代,树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基础。不论是树木的果实可供人们食用,还是用树木作为房屋的栋梁,不管树木是作为日常生活所用家具,还是用树木燃起火堆,树木的一切对人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诗人在诗中写道: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用树木来比喻国家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及贤人。兴中有比。而每章中的“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一方面说明君子及贤人对国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主人与宾客之间关系的亲密与和谐。从而使诗意生色,含蓄委婉,诗的韵律也和谐自然。兴语之后,即表功祝寿。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少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歌功颂德祝寿也要看歌颂的言词是否得体,这不仅会影响宴会的气氛,也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意境。正因前面的歌功颂德表达的得体,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有力。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这样的贤能的君子怎能不长眉,显出长寿之相呢!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诗尾处,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重子嗣,子嗣的繁荣昌盛是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长寿而引出对子嗣的祝福,使本诗的层次节奏达到高潮。

本诗的内容简单,结构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层次递进,选词用字,要言不烦,颇耐咀嚼,表现出诗人的匠心独运。作为宴饮祝贺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全诗以兴开句,以祝福子嗣结束,宾客亲朋在欢快赞美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我们知道周朝为什么能得天下呢?因为天子有道有德,从而使天下人才归心,能得到人才,重用人才,天下才得以长治久安。周王朝存在的历史年代是岂今为止,最长的最久远的一个年代了。周文王时,他已经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执诸侯之礼臣服殷商,这就是礼的精神的体现,是真正的政治道德。不具备道德是得不到人才的。

作为领导人,选用人才之时,不拘一格,这样才可以天下归心。有着这样的贤人辅佐,何愁霸业不成?何愁江山不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颂歌之南山有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mg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