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作者: 花开的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4-24 23:49 被阅读0次
    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听到关于教育的各种论点,但是提得最多的是,一切教育都要基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呢?教育部在文件中对此得界定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今日读余文森博士的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再一次认真理解了余教授对核心素养的阐释。

    他说,这句话里强调两个词,“品格”“和关键能力”。除了论证什么是品格,及品格对一个人真正的意义。我更有感触的是“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余教授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剩下来的东西;二是带得走的东西;三是可再生的东西。

    遗忘掉的是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而相反,那些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透过具体内容和知识本身去把握、洞察、挖掘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文化意义,可能会转化学生课外日常生活当中的成长行为,并逐渐变为孩子们的成长自觉。

    那么什么是带得走的东西呢?我想,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到的,如果能够使他终生受益,但这种受益并非立马就能见效,在短期内甚至看不到任何效果,但或许经过漫长的过程,在将来的人生中,这种效果会得到真正的显示。比如,真正学会了阅读、书写、观察、思考和表达。我们在开发分级作文教材的时候,开发了一个真正指向阅读策略的工具,从30个阅读侧面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阅读。如果学生或者教师或者家长,真正能够明白这个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甚至是自己去运用它进行阅读。那么,一定会因此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这个就是带得走的东西,是可以习得的。

    关于可再生的东西。听起来有些像可再生资源的感觉。从余文森博士的观点看,他认为,能力是可以产生和创造其他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打个比方,如果知识是一颗大树,那么能力即是树根。树叶的生命不会长久,会在某些季节落下来,但是,如果树根扎得够深厚,足够茁壮有力,那么当老的树叶落下来,新的树叶一定会在合适的季节重新生长出来。能力和树根一样具有生长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走了能力就有了根,就可以实现主动生长。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其实不然,应该是能力是知识的基础。比如动手能力,提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凡事不依赖人的能力,当然还有很多不断学习的能力等等。虽然我没有真正接触过美国的孩子,但是从很多渠道了解到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会过多的教给孩子大量知识,而是充分让孩子动手动脑接触大自然,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孩子们得到的操作技能,思考和感悟,探索会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我在教学奥数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读题,思考,尝试解决,然后学生交流,质疑,碰撞解释,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明显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发现,自从进去五年级,他们很多难题已经不需要我讲了,我只需要给她们时间思考交流,大部分他们都能自己解决。而我经常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寻找不同题目之间的相同不同,归纳总结。他们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学活了以后,就开启主动生长的旅程。

    好吧,今天学习了核心素养之关键能力的意义。稍后继续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核心素养里的“关键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pc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