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 Nisargadatta Maharaj《Seeds of Consciousness》
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意识的种源》
1979年8月21日
马哈拉奇:
意识无处不在,潜藏蛰伏或者显现。先有意识,然后所有事物显现,天空,大地,万物。
提问者:
这里讲的“意识”,它与“我在”,“自我意识”是不同的,对吗?
M:
我们一想到“意识”,我们就想到“身体”,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在“睡眠和清醒”状态之前就在的,才是本原状态。
Q: “我在感”知觉,在死后就融化消失了,所以它不是这里说的“意识”。
M: 此时你所谈及的是“局部的个性”意识还是“整体的一体”意识?
Q: 全一体的本来面目。
M: 那压倒一切的主导意识是“周遍的一体意识”。这尘世是源于这“一体意识”,不是产自于“局部的个性”视角。
Q: 在“普遍一体意识”和“我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M:
点燃的“香头”与整支香的关系。在你知觉到“睡眠和清醒”两个状态之前,那意识就早已是“普遍遍满”的“一体意识”。你单靠你的头脑概念思维,不会理解这事实的,但是当你沉静下来冥想时,那“我在”感的知觉,将融化归入这普遍一体意识,唯有通过这种方式,你才会理解这事实。普遍一体意识早就在了,一直在,它的力量始终在此时此地当前。它的创造力导致了这个尘世的显现,它建造了这个“原质”(Prakriti)和“原人”(Purusa),它的“魂”(随要素运转而显现的思维活动)就是“个性意识”。
它是天然自发的,显现的,动态的“灵”。它没有任何外表形态。它普遍遍满。我正在谈的就是吠陀的本质,吠陀的天然“原素材”,由此,才启动了这涛涛不绝的现象流出。这生命驱动力,普遍遍满,渗透所有万物,浸泡着所有一切事物,但它毫无个体性或者个性,它并非局部特有,而是普遍整体。
Q: 某人怎么目击到种种想法,种种印象和观念的呢?
M: 它是自动自行发生的。你始终知觉着那些印象观念和想法。
Q: 我是它发生之后才知觉到,不是在它发生期间。
M:
如果你忽然想要去某个地方,你站起来就走了。你知觉到这些,所以哪里有另一种目击的问题呢?你今天早上坐在这儿冥想,当唱诵开始时,你站起来就离开了。那站起来就走,它发生了,对吧?你想要其它的维度来目击它吗?
Q: 这还是同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自己的头脑思想心智,我们可以处在目击见证它整个发生过程的位置吗?
M: 早上,你的头脑思想心智,指示你离开“唱诵活动”,而你站起来就离去了。这难道没被目击见证到吗?
Q: 是啊,我可以目击到某种动作,但我不能目击到我念头想法的“思维演变过程”。
M:
意识是作为“全一体”的整体运转,意识整体运行,所以没有“做者”,那儿没有“实际行为操作人”。我们把我们自己视为“实际行为操作人”,把我们自己视为“做者”,故而我们才渴望去看到“念头想法的演进过程”,可事实上,念头的产生过程,念头想法的演化过程,那是不可能目击到的。所以你不得不接受上师的话:你是普遍遍满的甚深“本质本性本能”,比“空间”还要甚深而微妙。把你本身等同于---比这“空”更甚深的本质本性本能。
Q;
某人通过打坐,冥想,三摩地等等方式试图获得安宁,但这样的安宁只是暂时的,因为,正如你所说,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安宁感,只属于一种“身体”效果。那么,某人怎么才能获得持久永恒的安宁呢?
M:
你目击观睹到“安宁”,那就有了“安宁”这个被目击现象,有了对此“安宁”现象的目击者。就停留在“目击”上。到一定时候,这安宁以及安宁的目击者,两个都会消失。剩下的就是“绝对状态”。这是极甚深的,最末的阶段。那里毫无任何具体有形的,可以通过“粗重表浅的肉体感官”去感知和理解的事物。这只能被亲自内觉。在倾听这些讲谈之后,你离开这儿,然后告诉人们,“拜托,千万别去马哈拉奇那里!我听的头大,头脑里充满混乱和焦虑,全是困惑。无论我曾有过什么样的观念,无论我曾经理解到什么,到他那儿就全荡然无存了!”
Q: 某些人的确目睹到他们的前世。那是怎么回事?
M: 那是基于他们相信“前世”这想象中的概念。但那就如同政客们给出的“愿景”一样,都是幻想和空话。
Q: 西藏人选择他们的喇嘛活佛,基于他是一位转世化身。
M:
那是一种传统观念,我们不必在意这样的传统观念。如果你想要某种解释,那可以说,我们在死亡时刻,无论我们热烈抱持的,信以为真的观念是什么,我们都会“等同”于那观念。根据那观念,就以那观念的模式显现为具体形态。
Q: 如果在死亡时刻,我抱持“神”的观念,那么我会变成“神”吗?
M:
只是你也得有某类“神”的某种具体概念。三头四臂,或者十头!麻烦的是,你们所有人都渴望从你们的种种观念,概念和构想中提取某种“利益”,获得一些好处。可别因为你们的“功利”去雇佣任何概念想法,别出于“获得利益”的实用主义去利用某些观念。别求诸于“想法,理解以及抱持”,别以为依赖于某种思想,理解了什么,保持了什么,就带来利益,就会获得什么好处。试图获得世俗利益,或者试图获得知识智力的平常人,他们是不会到这里来的。到这里来的,一定是已经过一系列发展演进的心灵,能进一步深入审视思考的。这位,他就是每天都往这儿跑。你觉得,你每天来这里是出于“个人”的欲求吗?或者是“身体”的需要?不。每天往这里跑,那只表明,这心灵要回归它的本原,要返璞归真。伟大的圣贤“图克拉姆”(Tukaram)说:“我想回姥姥家。”
Q: 某人告诉我,他在拜访过马哈拉奇之后的某种体验。
M:
来过这里的人,他们都有特定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他们说马哈拉奇“伟大”之类的话。他们称之为“伟大”的家伙是谁?我什么也不是,并不是我在说什么,我什么也没说,完全是虚的,并不真的存在。
Q: 怎么才能退离这(生命苦痛煎熬)“恶性循环”?
M:
你沉迷陷入这“漩涡”里;如果你想要退离,你就必须来到中央核心。深深跳入内在之中。这“生老病死”的生命恶性循环,死了又生,等等,是由“意识知觉”开始的。尝试去了解那意识,在这一“了解”的进程中,你会逐步融入它的背景---那本质基础之中。
1979年8月22日
提问者:
我能体会到,除非我内在中有一中心,否则我不可能引导管控我自己。拼命地来到那中心之后,遗憾地出现了一种心理状况。在我的身体内,有某些敏感性,发生某种兴奋或忐忑的颤动,这颤动带给我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我想知道,怎么会有这种情况。
马哈拉奇:
这些感受发生,是因为五种基本元素引发了“二元性”。二元性也就意味着一种“混乱”和“分歧”,所以处处都有五种元素,那么在五种基本元素中就有某种“激荡”;故而它们就带给你这些愉快或者不愉快的种种感受。无论我们吃什么,都会带给我们称之为“合适”或者“不合适”,喜欢或厌恶的知觉体验。在五种基本元素之间,无论协调一致还是不一致,每个人都不得不接纳和容忍。
吠陀告知你反应方式:去理解这些经文,对某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们提供某种方式,如何使运转正常的去自然反应,如何去引导你自己。那“本质”,借用你,取得了“我知晓” 格式,而那“意识”则以“我在/我活着”的格式,呈现为这个“身体”;这太美妙,太神奇了;伴随那“意识”,一个巨大的账户也就开通了,一直开通着,展现着。
Q: 马哈拉奇怎样看待我们?
M:
我是这普遍整体生命活动的“知者”,我看你也和我一样,然而我知道,你并不了解真正的你。你说话的立足点,你从什么样的身份认同上讲话,我很清楚;同时我也知道,你真正的本质本性。如果你成了某位“智者”,你就会有点得意,觉得自己高贵:这个“我”获得了这个智者的资格和地位,这个“我”完成了这转变,然而这个“我”,它不会长久持续的。一切众生都是普遍一体的生命活动,和个体无关,局部个体什么也没做,不是做者。对生命活动中,对“我”所知道的,或者“我”完成的事情沾沾自喜,引以为荣,以此为傲,那是毫无道理的,没有清醒的认识。
Q: 马哈拉奇所谓的“道理,清醒的认识”是不是和“智力”一回事?
M:
全都是这“一体”,但无论这里显现出什么,都是虚构的,由基本属性复合交互作用所营造的:也即“有”性状态,知觉“我在”。
Q: 对“智力”来说,就没有来自内部的某种管控引领?
M: 在谁的内部?你的关注焦点对准什么?你把你的关切导向什么?
Q:
对准人类的身体。某人体验着这个“清醒的认知能力”或者智力,于此同时,他也知觉体验着很多虚假不实的,始终以五种基本元素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各种事物。导致大量问题和麻烦。在这样的局面下,人怎么做?
M:
那微小的种子包含有数千万基本元素,由那微小的种子,这“出生”发生了。闭上你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它就是这整体宇宙的种子,最细微的,极微的种子,然而那种子内包数千万宇宙。
Q: 我们是否只能接受并容忍它们并且对它们毫无作为?我们就不能在潜在可能性上有所作为吗?
M:
你凭借什么去作为呢?在吞下食物之前,你可以对食物做某种处理,可一旦食物被吞进胃里,你对食物可以做什么吗?无论食物被怎样处置,都是这“意识”在运作着。你正在做什么?尝试在“梦想世界”里积极实践。
Q: 不,我没有任何梦想世界。我在思考我本身,在我内,在我这身体内有各种基本元素,我源自它们正运转着。
M:
由此,会“出生”很多很多次。你不是身体,你也不具有某种“个体性”,你是普遍一体的生命。这一切都是普遍一体的生命。为什么你把你本身,当成是有“个别独特性”,正受苦的“个体”呢?
---------------------------------------------------
中文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