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既是珍贵头饰,又为机巧利器:为饰物,叉结发首,贵气浮摇;做利器,可以自卫,泛镀寒光。
薛,音谐“雪”,意透寒冷。冷己,寒人。
薛宝钗,是一个沉稳娴雅、外柔内刚、隐忍待发的女子。她的才情不在黛玉之下。所不同的是,她不象黛玉那样爱表现这些方面的才情。宝钗行事沉稳,黛玉流露聪慧。如果说黛玉给人的印象是清高、超凡脱俗、目无下尘、争强好胜的仙子的话,宝钗给人的印象就是稳妥、机智卓越、如坐莲花、客观隐忍的高士。
宝钗是随着“绛珠仙子为神瑛侍者还泪”而下界了公案的警幻仙界仙子一枚,她是带着“保证拆散”宝黛二人以促使“绛珠仙子”还泪了债的使命而投胎的“保拆”。所以她的闪亮登场,极大地刺激了黛玉的泪腺,促使敏感的黛玉进行了各种流泪,直到泪尽魂销……
争强好胜的黛玉,曾因对诗吟过一句“冷月葬诗魂”,诗魂自然是绛珠仙子,那冷月除了宝钗还能是谁?她冷静处世,冷眼看世。着眼高,如当空冷月,瞰尔云遮云散;心机稳,若旋转纺车,静看棉接棉断。一句“冷月葬诗魂”既是黛玉对自己未来的预测,也是一句不吉谶语。同时还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冷月”宝钗“葬送”了“诗魂”黛玉的诗意人生。
如果鉴照可卿照出的是“淫”,那么鉴照宝钗照出的就是“冷”。宝钗有一个“冷冷”的人生,除了在宝黛爱情中充当寒着黛玉的“风刀霜剑”以外,还暗示了她沉着冷静的大格局思维,冷冷清清的末世境况。若照黛玉,照出的必是一个“痴”字,为“痴情”生,因“痴情”死。
和可卿一样,宝钗也是个散发着香味的女子,不同的是,可卿的香,是令人“眼饧”的淫香,宝钗的香是使人不敢亵渎的冷香。这个冷香乃是服用冷香丸出来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冷香丸,宝钗的真性情就不会被“雪藏”得如此密不透风。这“冷香丸”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警戒性的东西,就象孙悟空的“紧箍儿”,时时监督着她的言行,逼她行为得体。黛玉也是有香气的女人,她的香是吸引情人的体香,一种神秘的幽幽的前世带来的草香。
住进大观园的宝钗,禁不住“真人露相”,在诗社里得以畅快地展示了自己并不输黛玉的才华。这一段时间,是黛玉过得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宝钗畅露真性情的一段美好时光。不止是宝钗,连李纨都变得活泼了。在这里,宝钗不仅俘获了黛玉的友情,还得到了黛玉的尊重。
宝钗的一首《画菊》,暗示了宝钗精通书画,而且暗示了她的绘画风格与男儿一般粗犷豪放洒脱飘逸,大有隐者高士之风!难怪她雅号为“蘅芜君”,蘅芜,是一种菊科香气植物,雌雄同株,傲寒耐凉,与她的性质十分相似。从这些方面分析,宝钗这个人无论人生路多么曲折,多么凶险,都能安然走下去,都会想法渡过去,她不会为了欲望和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轻生、而失态!她能克制欲望、能得体不冲动,且巾帼不输须眉。她既有月的高冷,又得兰之幽深。就算她不一定能抗过暴风霜雪,也会坚持到最后!
这一些优点,黛玉偏偏没有。她动不动求死,动不动哭鼻子。就算有一万个理由佐证她必须哭,必须死,却没有一个理由能证明她要哭要死要醋的这种行为是理智的,是健康的。当然她这样做自有她的情理,因为她的前世“绛珠草”这种药材本身就有那种怜人外表,还不抗风寒,遇霜而死,遇冷而蔫,而且果实也是酸的。如果现实社会中肉体凡胎的女子也如“绛珠仙子”一样,动不动就悲花叹月,不顺畅就寻死觅活,逢风霜就蔫,遇挫折求死,便是“东施效颦”,矫情、做作了。作品中的“仙子”黛玉的死,可以怜煞读者,痛煞旁人,因作者文采而可以留个死的凄美的印象;而现代女子动不动跳河、跳楼的蠢行,就只是一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行为,只能气煞亲人,吓煞路人,因死相恐怖恶心而成入眼者的恶梦凶铃,阴影还可伴人家一生挥之不去,当然,她们死前刹那还愚蠢地以为,自己会象黛玉一样死后楚楚动人,死的让人怜惜,死的凄美,死的销魂!真真是脑残至极!
黛玉若是个犯了“痴、嗔、怨”的悲观女子。宝钗却是持“宽、冷、静”的豁达女子。
但是无论宝钗多么优秀,在读者们眼中也是“横刀夺爱”的“第三者”。这都是被“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木石前盟”导引的结果,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幼时“一见钟情”,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个房里长大的。宝钗的出场,连读者都为黛玉捏一把大汗,一开始就对她有了排斥心理。所以,宝钗的极力表现只换来了贾母、王夫人等书中人物的认可,读者们却不肯买帐!说她假仁假义,伪君子。其实,她不过是表现得成熟理智一点而已!“心机婊”这类罪名用她头上实在有失偏颇。
与其说读者们喜欢黛玉,不如说喜欢的是黛玉的才情,因才情而喜之,忽略了她的性格缺陷,忽略了她的自我作践。甚至把这些缺陷美化为“真性情”,正应了一个成语:“爱屋及乌”。因喜欢她的美好,而进一步美化她的缺陷。
林黛玉,纸上仙子、笔下玫瑰、梦中情人,不过是浪漫向往而已,她是个虚幻不实,求而不得的化身。是在“东山”而望到的“西山”。
薛宝钗,现实社会里的真姻缘,不易得时敬之,得之而轻慢之,是望“西山”时脚下的“东山”。
宝钗雅号“蘅芜君”。
“蘅芜”,雌雄同株,岂不是暗示婚后“男女”?我们多少人婚前不是敬仰对方的神秘?婚后,又开始嫌弃对方的缺点?薛宝钗,就是这么一个优秀而天命可得,得到又被轻慢的角色。她不只代表女性,也代表男性。她是张学良的于凤至,徐志摩的张幼仪,陆小曼的王赓,王菲的李亚鹏……
尽管如此,她仍旧忍隐前行,心理上并没被击垮。
她对待生活的态度,简直是我们现代人学习的楷模。
有一种珍贵难得的草药叫“金钗石斛”,”它清热泻火去躁,解渴益肠胃,其傍石而生,离石而衰,喜水灌溉。《红楼梦》中神瑛侍者灌溉绛珠仙草只是出于怜悯与捎带,似乎不是专门侍养。那么他专门侍养的是什么仙草呢?不容置疑,定然是属于“金玉良缘”的“金钗石斛”了。而薛宝钗无意对宝玉流露出的深情,自然也是因前世的渊源了。由此可断,宝钗才是前世结发,黛玉只是后世情人。
情人,比结发更迷人。所以,宝玉被黛玉迷痴了,而对宝钗有排斥心理。却不知,娶了黛玉,黛玉亦会变成宝钗,毕竟婚前浪漫有诗意的诗魂于月圆花好的婚后也会图虑家计,诗意自然搁一边;而宝钗的过去,怎能不是如黛玉一般,于诗词中遨游、于月下花前驻步、于闺房中偷看禁书?黛玉与宝钗,不过是古代众女子婚前婚后的两种生活处世方式而已。
现代婚姻中的男女,尤其是这样。要不,怎么会有人总结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样的谬论?结合钗黛,就可以说钗是黛的坟墓,用黛玉的诗句来总结,就是“冷月葬诗魂”,意思是婚后的生活再也没有婚前的诗意了。
现在多少男女不是这样呢?婚前卿卿我我,山盟海誓,婚后索然无趣,平平淡淡?
钗,结发荆钗拙贱内。黛,远山如黛迷煞人。用一句话说就是:“距离产生美!”黛玉,本就是个愈远愈美的梦中情人,宝钗,也就是眼前那个喋喋不休的凡俗家妇。钗,结发之器也,在名字上已经注定是真姻缘了,黛,远山之色也,字义上已经表明了遥不可及的距离。
所以,最后敬告广大成家者,得到“钗”,不要把她(或他)埋在冰冷的雪中;得到黛,不要因为没有距离美变成“钗”了,就去寻找新的“黛”……
钗曾黛,黛可钗。远观是黛,得之成钗。觅得多少黛,雪埋几多钗。黛到手即为钗,钗无缘反为黛。钗钗黛黛,黛黛钗钗,若逢风流情种,黛也悲哀,钗也悲哀!
钗黛,不止是婚姻方面的表象,还代表了两种人生观:钗是乐观处事,豁达;黛是悲观处事,敏感。
钗遇伤心处,可以先考虑到旁人的感受,可以打碎玉齿和血吞;黛遇伤心处,便只顾真性情,唱悲诗,啼血泪。
钗在争取利益方面是主动的,黛则是被动的。当今社会,钗黛才华本领一样的情况下,乐观隐忍的钗们依然如鱼得水落落大方行为周到兼旷达,悲观好强的黛们依然寻死觅活耍小性子尖酸刻薄兼抑郁。最终,黛还是要输给钗。
网友评论
说不完,道不尽的【红楼梦】,横思竖想,纵横捭阖,皆成文章。
宝钗“自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使得她颇具淑女风范……” 而“窒息了她幼时纯真烂漫的天性,最终成了封建礼教和没落贵族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