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叫“嗣文”的朋友在我《留恋、忘却、上路,人生常态》的文章后留言,“青雨惊春惜暑天,梦长无想遗书缘......(我有一个厚脸皮滴请求,希望作者帮我补足后两句,然后我在自己的刊栏发表,阔以吗?...赞)”
“啥?”我心里嘀咕,“让我接古诗,这人不是走错门了吧,我啥时候作过这个?”点开对方主页,我也不认识。
橄榄错,伸出黄皮果?但用点心力,接是可以的,押韵的打油诗谁不会作那么一两句?于是我看了那两句诗,“青雨惊春”跟春雨惊春类似,青雨是“雨气青如染”的意思吗?
元代杨维桢《虞美人行》有句“江边碧血吹青雨,化作春芳悲汉土”,碧血与青雨对比,一死得惨烈,一生得勃郁,跟李贺的“恨血千年土中碧”有点像。
不过这位“嗣文”朋友,他的“青雨”没那么苦大仇深,夏日树木葱茏,雨落青成一片。可为什么会“使春天惊诧”呢?春雨/春风惊春我都能理解,寓意着春的气息嘛。但青雨惊春却有些费解,说“如春”“延春”意思就明朗得多。
窗外树葱茏,雨气青如染接下来,“梦长无想遗书缘”,梦很长,没有什么想法,遗落了和书的缘分。但诗歌多义,稍有偏差理解就十万八千里,还是问问吧。
“您好,我不是很懂这两句诗的意思,感觉自己才学也不到家,可能接不上。”
稍后,他回复:“夏天暑气盛,绵雨下个不停,我在床上睡了很长时间...也没什么想法,已经电子书上的文友忘记了。”看到这,我明白过来,原来“遗书缘”的“书”是指书友,果然有偏差。
诗如远山,与我隔一道网后面还有一段补充,“青雨打扰了春的宁静,却喜欢夏天——梦很长没有念想,遗弃了有书面缘分的文友。”
我又疑惑了,如果是打扰春的宁静,那春分明还在的,不该夏暑啊!不过有春和夏,我接个秋和冬不就行了。
上学阶段,在平仄上下过一点功夫,《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背过一通,虽然后面全扔了。老师也说过,作古诗容易暴露短处,而且再怎么样也赶不上古人水平,所以我基本不作古诗,能化用就好,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我不懂诗呢?
不想让人知道,我不会喝水水可是现在,书到用时方恨少,不会接呀!接个秋?想到秋就是悲凉惨淡,什么“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秋”,离情别恨乃至时光流逝,都与秋有点联系。不过,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豁达明净之语,那就写秋天也要多读书?
“何须秋近耽惆怅,自有诗书朝暮长。”何须为秋天将近(时光流逝)耽于惆怅,现在夏暑天捧着诗书,生命的宽度就拓展了。
后来想想,前两句末尾的“天”和“缘”押的是“先”字韵,我后面两句的“怅”“长”是“阳”字韵,若接这这两句,全诗就不押韵了;另外,作诗一般避重字,“书”“长”两字和前面重复,不能这样接。
虽然都是灯,但怎能衔接一起?于是我顺着“先”字韵,接了如下两句:“非因秋近即惆怅,吟断诗书恨不鲜。”我不因秋天快到而惆怅,而因诗句吟断都作不出新鲜语句对自己不满,由梦长到惜暑天而奋发,承接上文。
但细考其实接得不好,我只好跟对方说,“跟你的意境不符,实在不知道怎么接”。
才不到家,处处受限没想到对方回道“哇,写得很好,我稍微改一下就想发表了。”过了一阵,他又说:“我已经完成辣,希望你能上我的主页康康,灰常感蟹...”于是我就去看了,如下:“青雨惊春惜暑天,梦长非许留书怜。无因秋近作惆怅,吟断诗词知为艰。”
“这首诗系我和朋友一起创作的,感蟹他给我的灵感,以及我们本身对文学的热爱,希望大家会喜欢...(开心)”他在诗后这样说。
思想的虹桥我就点了个赞,跟他说“写得不错哦,不过在下面写一段注释,会不会更好呢?”诗词理解还是有门槛的,没有注释可能会理解有差。
“我赶脚已经很白话了...大家阔以发挥想象力。”他回道。
“说的也是。”诗歌本就形式凝练、涵义丰富,需要解读,这一步帮读者做了,那就没意思了。
他也爽快回道:“诗逢对手,将遇良才。”
不同颜色并排,就出现了彩虹般的绚丽我有点羞愧,我这水平,算哪门子对手啊,不过这事给我一个启发,过去我因为害怕露短而不敢尝试作诗,这种态度不对。很多事情并非为着追求完美和超越才去做,而是为着自己的心。古人写诗,大多抒己之情而已。
后面寻思一阵,倘若按照我的意思改,押“阳”字韵,整首诗会变成,“青雨延春惜暑光,梦醒四顾思茫茫,何须秋近耽惆怅,自有诗书朝暮长。”
整体意思是,雨声滴滴答答,梦醒了四顾茫然,看到青雨绵绵延续春光,更加珍惜暑天,不必担心秋天来了就陷入惆怅,有诗书相伴就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情思虽平淡,也能自成一小境界。
别叶乍辞风,犹能作离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