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之时令习俗|乡野拾遗

作者: 寒A | 来源:发表于2021-01-01 20:26 被阅读0次

嫁毛虫

苗家习俗,流行于湘西。

武陵山脉,多为原始森林或原始次生林。山高林密,不仅多蛇鼠野兽,更多的是稀奇古怪的虫子,其中尤以毛虫为盛,对农作物破坏极大。

为了保证庄家收成,苗家人会举行带有浓烈巫蛊色彩的“嫁毛虫”民俗活动,所谓“毛虫若嫁人,庄家好收成”。

每年夏历四月八日,苗家人会将黄纸裁成两条,约一至两寸宽,一尺五寸至两尺长,条上两头书写“嫁毛虫词”,中间留空白,交叉成十字贴于墙上。

常见嫁毛虫词有:“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到青山外,永不到我家。”或“毛虫毛虫,一走一躬,嫁去深山,无影无踪”。或“四月八日节,洞宾来借歇,仙风吹一口,毛虫尽皆灭”。如此种种,祈祷当年无毛虫之海害。

话说,湘西苗家人称书写嫁毛虫词的黄纸条为“毛娘帖”,并须用朱砂书写。

此俗,至今仍有流传。


跳花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湘西沅水上游。

正月和二月之间,于湘西苗家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歌舞节庆。

在此期间,苗家人会着盛装,前往苗寨的花场,举行盛大的跳花节。

花场一般立在寨子的中央广场,每年轮流在不同的苗寨举行。苗家人会在广场中立花树或花柱,男女青年绕场歌舞,并由一个最精明能干的男子吹芦笙守树。

此情此景,自然少不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花场,芦笙吹得最好的苗家汉子,他的花树上,往往挂满了姑娘们赠送的花带。

芦笙传情,花带有意……


调年会

苗族节令习俗,流行于湘西。

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间,具体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届时,龙灯狮舞聚会,艺人歌手云集,男女老幼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涌向集会场地。即使是大风大雨,冰天雪地,活动一定如期举行。

人们一方面观赏狮子、龙灯、武术、杂耍等游艺节目,一方面乘机物色情侣。

此俗一直传承至今,而且活动内容不断增加和翻新,有时连续几天几夜。

此节日,与前文的跳花节时间差不多。苗家人,不愧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一年之计在于春,整个春天,几乎都在唱歌跳舞。

当然,最重要的,某人看来都是乘机找到喜欢的阿哥阿妹,物色情侣……

PS:

带娃已入魔怔阶段,所谓我不成魔,谁成魔。

相关文章

  • 苗族之时令习俗|乡野拾遗

    嫁毛虫 苗家习俗,流行于湘西。 武陵山脉,多为原始森林或原始次生林。山高林密,不仅多蛇鼠野兽,更多的是稀奇古怪的虫...

  • 苗族之檐曝记闻(二)|乡野拾遗

    某人在《苗族之檐曝记闻(一)|乡野拾遗》中,初略侃了侃,《檐曝杂记》中苗族的一些记闻。 除却边郡风俗和黔粵人民,余...

  • 苗族之护身神鞭|乡野拾遗

    神鞭,苗家利器。 某人曾在《苗族之蚩尤苗拳|乡野拾遗》中提到过。苗家人刀兵暗器不少,作为拳脚的延伸,有硬器、软器、...

  • 苗族之锅灶禁忌|乡野拾遗

    锅灶,稀疏平常,却是让人活下去的家伙。 在湘西苗疆,对于锅灶有诸多禁忌。 就苗族婚俗而言,有一些同锅灶关联的传承,...

  • 苗族之云中恋歌|乡野拾遗

    自古爱恋多悲寂,尤其是有着仇恨的民族之间,男女之恋,悲剧似乎早已注定。 某人没想到,在《清稗类钞》中,竟有如此动人...

  • 苗族之丧葬开吊|乡野拾遗

    开吊,即吊丧,苗疆丧葬习俗,与汉人地区的丧葬礼仪多有不同。 若论“开吊”,还得从永绥厅说起。 满清时期,湘西地区为...

  • 苗族之鲁班女神|乡野拾遗

    鲁班为传统建筑鼻祖,木工大拿。在此技艺中能与之锋芒对博的,恐怕只有墨子。 苗族作为蚩尤后裔,理应善于器械和制造,可...

  • 苗族之戏耍姐夫|乡野拾遗

    戏耍姐夫,新婚后苗家阿妹回娘家后,其姐妹兄弟戏耍新郎官的习俗。 此俗,流行于湘西苗疆及部分贵州地区。 新婚数日后,...

  • 苗族之花带定情|乡野拾遗

    又谈到苗家人的婚俗。 此俗,若真扯起来,需得几天几夜,喝酒吃肉一番,方可尽兴。 花带定情,湘西苗家人恋爱必备“套路...

  • 苗族之打冤家|乡野拾遗

    清乾隆年间,《乾州厅志》记载:“红苗轻生喜斗,好寻旧怨…………或强弱势悬,贫富不敌,蓄愤积怨,虽久必报;或誓时相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苗族之时令习俗|乡野拾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aj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