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摘自《诗经•风篇•周南•葛覃》
译文:葛滕儿呀,柔软又曲长,枝叶茂盛异常。常割取些来煮之,细者为絺衣,粗者为绤衣,服之定然无不为好。告知师傅你呀,能让我早些告假而归。换冼内衣外服后,内心还是有些恓惶,快些回到娘家,宽慰父母要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
作家高宝军在《陕北风俗:相亲•回门•赶集》一文中对“回门”有精彩描绘。在陕北,回门礼仪,一般安排在过完喜事的第二天,新女婿要带上新娘子随女客去丈母娘家认亲戚。
在延安一带,“回门”时男方只去新女婿一人;在榆林一带,同去的还有一个陪人。新女婿初次进妻家门羞涩和不自然,他的姐夫或者姑夫需协助他认识妻家的亲戚,完成一些必须的规程,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实质性保护呢?试着举两例:
——风俗“耍新女婿”中的空壳扁食,就是众多恶作剧中的一种。扁食就是饺子。空壳扁食特殊就特殊在馅上,不用肉,不用菜,只用一块冰,扁食煮熟了,这冰就化成了滚烫的水。这是专门给新女婿准备的。如果新女婿不知情,一只饺子进口,烧得眼泪直流。但多数新女婿都有陪人的提醒,吃时先用筷子夹开扁食看有没有“暗器”在里头,基本都能逃此一劫。
——给新女婿脸上擦黑。无论怎么折腾,新女婿都不能生气,一生气就算丢了人。但嘲弄不还口,擦黑不还手,任凭别人折腾的新女婿,众人又笑话他是“老实疙瘩”,会小看他的。怎样做到有节有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在旁的新娘子的内心更纠结。一怕他吃亏,二怕他丢人。
回门(东北二人转,图片采自网络,遇侵必删)这回门的风俗,在浙中金华一带也流行很广。回门时间一般安排在嫁后第二天。且必须是夫妻两个人一起回去,寓意欢欢喜喜。礼物虽然按各地风俗准备,但必须是双数,预示着好事成双,寓意吉利。
只是风俗也有别样的规定:回门一般要求是当日返回,即回门的当天是不能在女方家过夜的,不然,会影响到娘家运势。许多男女是异地结婚的,那可咋办呀?当天实在无法往返的,住在亲戚家或者只好花些钱到酒店借宿。
至于妻家要举行什么样仪式?还需进一步考察。新女婿会遇到什么样的好事或难题?我只记得自己当新女婿时,要吃一只大鸡腿,其它全都忘了。
陈水河整理于2024年元月4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