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完最后一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放下书那一刻,我有一些眩晕。只是感觉有很多零碎的东西在脑子里升腾旋转,发着熠熠的光彩。宋词,看来还是要用一生去参悟品味才行,短时间的速读并不足以去领略太多她的美。
是吧,她的美。宋词里面确实也是有不少豪放词的:大江东去的感慨,壮志饥餐胡虏肉的热血,醉里挑灯看剑的抱负当然也是宋词,但是我以为,宋词整体的形象,应该还是看风花雪月,看秋霞春景,看水天相接处那未归之人的千帆过尽。哪怕是苏大胡子也有着“多情却被无情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等词句,陆务观更是“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与唐婉两首钗头凤成了传奇。
宋词,是有着女性的柔美的。
这不免被诟病:作为一个鼎盛大唐的继承者,宋太过于执着于文采,重文轻武也导致江山破败。正如诗被唐诗所称霸,词也被紧紧地和宋联系在了一起。每一首爱国词的背后,都是屈辱的血泪,一个个强壮的男人被迫蜷缩在阴暗的南方角落,用看似豪放的无奈词句去抒发自己的委屈巴巴。这时候的男人,无论是带兵的将领还是朝廷的言官,都委屈得像个被欺负的小姑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几句算是还不委屈,豪气十足,带有一些抱怨和不爽。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到了这里,辛弃疾与其说是愤怒,更不如说是无奈和悲伤。骂,没人用心听;怒,没人用心听;哀,没人用心听;哭,没人用心听。虽然天下都夸赞他有着一身正气,可是,到底只是夸啊!谁给了他一支军队一把长剑去杀敌,去收复失地呢?
再说范仲淹的《渔家傲》
南宋的悲凉气氛拥有着让人震撼的感染力,读完之后你是说不出话的,只能读一遍,再读一遍,直至掩卷长叹,老泪纵横。陆游半夜读《出师表》时哭到不能自已,而今人读辛弃疾,读李清照,读陆游,读李后主以至岳飞,也大抵该是如此。
文化的顶峰常常是悲剧的顶峰,莎士比亚和宋词,都诠释了这个道理。
但是绝望终归是要释怀的,或许北宋的那些小欢欣小难过会更适合苦难一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话题一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两个人,苏轼和柳永。他们二人在宋词三百首里面各有十余首,数量上不算太多,可是论分量,却是沉甸甸的无法忽略。苏轼自不必多说,街边老头也知道他,柳永却不见得那么出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种由小逐渐到大的景色描写,把作者的思绪也由小小的离别情慢慢变成大大的思念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青楼出没的男人写出来的词,绝美,尤其是其中那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有井水出皆歌柳词,这可不是一个文人能够轻易到达的程度,甚至除了宋朝,其他时候都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然而,即使是在宋,柳永的结局也并不美好,甚至死时只有歌妓送葬。虽然“吊柳七”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习俗,但是至今也没有关于柳永墓址的权威说法。一个伟大的词人有着悲戚的结局,多少有些令人伤心。
我们很难说宋给后来的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好,但是对于词的发展,显然,是绝好的。一个开明的社会给了这个“白衣卿相”足够的发展空间,除了《雨霖铃》中有名的晓风残月,还有很多的词句深入人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
本只想随口来几句,却竟然不觉间已千余字仍心绪杂乱,有千言欲言。然而再多言语也抵不过一言亲见,诸君不若在行吟诵读中自行体味。宋词之美如三千弱水,而我今日只得浅斟一瓢,纸短情长,诸君共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