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学《长物志》第53天

共学《长物志》第53天

作者: 顺其自然蕾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06:34 被阅读0次

    共学《长物志》第53天2022年6月29日

    卷三《水石,英石》

    【题解】

    英石也是文震亨视为珍品的奇石。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英石:“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英石,产自广东英德,由于当时交通尚不发达,所以文震亭说它产地太远,不易获得。

    经大自然千百年的骤冷、曝晒、箭雨风刀等神工鬼斧般的雕塑,英石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大的可作园林风景,小的可作案几间盆景,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原文】

    出英州倒生岩下①,以锯取之,故底平起峰,高有至三尺余者。小斋之前,叠一小山,最为清贵②。然道远不易致。

    【注释】

    ①英州:今广东英德。位于南岭山脉东南部,广东中北部,北江中游。

    ②清贵:清雅。

    【译文】

    英石产自英州倒生岩下,在岩石上锯下来,所以呈底部平坦的峰峦形状,高的有三尺多长的。小的屋室之前,用英石堆一个小山,最为清雅。但是英石产地太远,不易得到。

    卷三《水石,太湖石》

    【题解】

    太湖石又叫窟窿石、假山石,文震亨将之分为水石与旱石,以水石为贵。水石产于太湖,旱石产于吴兴卞山,太湖诸山亦有之。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平江府太湖石,产洞庭水中,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崄怪势。”太湖石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黄石更为稀少。在漫长的岁月里,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及溶蚀,形成了千疮百孔的太湖石,印证着自然界的沧桑,也彰显着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美。唐白居易曾作《太湖石记》阐述太湖石的收藏、鉴赏,还有《太湖石》诗曰:“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波涛涤荡,造就了千形万状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大自然的恩赐,人类无尽的欲望却潜藏在这恩赐之下,太湖石背后有多少贪婪焦灼的目光。宋徽宗痴迷于花木奇石,在江南搜罗殆尽,千里迢迢运往京城,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后得一六仞高的太湖石,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民不聊生,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这就是北宋末年的“花石纲”事件。太湖石带着大自然的沧桑静观世事的变迁,不管谁占有了它,都只是一时的,正应了宋苏轼《赤壁赋》中所谓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原文】

    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润,赝作弹窝①,若历年岁久,斧痕已尽,亦为雅观。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又有小石久沉湖中,渔人网得之,与灵璧、英石亦颇相类,第声不清响② 。

    【注释】

    ①赝(yàn):伪造。弹窝:洞孔。

    ②第:不过。

    【译文】

    太湖石生在水中者最为珍贵,经年被波涛冲激腐蚀,形成许多洞孔,面面玲珑别透。生在山上的叫旱石,干枯不温润,如果人为地开凿洞孔,经历较长岁月,凿痕消失,也雅观。吴地一带所喜欢的假山,用的都是旱石。还有一类小石久沉湖中,被渔夫捕捞获得,与灵璧石,英石非常相像,只是声音不清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学《长物志》第53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ff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