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草根逆袭成皇帝,就不得不提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生于乱世,大丈夫揭竿而起,一步步打下江山,成为九五至尊,他的故事充满曲折与传奇,千年后仍为人津津乐道,可他这个人,却仿佛一直让人看不透,猜不着,一面他是放荡不羁的,一面他又是智勇双全的;一面他是无情无义的,一面他又是知人善用的……他是双重性格,双面人生的典型代表,可细细读来史书,他却好像,一直是一个样子的,热血,稳重,不变初心。
对于刘邦最初的印象,是一个小混混形象。他生的帅气,带着成熟男人的气息,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做着沛县泗水的小小亭长,和方圆十里的各色人交好,吊儿郎当的样子,让人总认为他胸无大志。那时候,吕公定居沛县,因为与沛令交好,所以门前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吕公好客,但是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身无分文,却放出豪言“我出贺钱一万!”之后被吕公亲自接见,在宴会之上,刘邦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吃喝玩乐,却意外得到了吕公的欣赏,吕公观其面相,认为刘邦日后必然是人中之龙,在宴会散去之后,将吕雉许配了给他。
以后的几年里,刘邦依旧是刘邦,日日同友人厮混,家中琐事全靠吕雉张罗。
回顾刘邦的政治之路,大概是三个阶段,简而言之,第一阶段是沛县起事;第二阶段,是驻军霸上,秦朝灭亡;第三阶段,是楚汉之争。之后,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秦朝暴政,普通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虽然是一个小官,但肯定小日子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只要他愿意守着多大碗,吃着多少饭,就没有问题。
但是,刘邦没有,他看似大大咧咧,没个正经之下,是有一颗救世济民的心的。
他利用职权放走刑犯,哪怕为此,他只能躲在山上,但是至少,他用自己的行为,在最大的能力范围之内救济他人。
沛县起事,他一呼百应,要知道,秦始皇可是一统六国的铁血人物,和秦朝作对,与他作对,需要的是巨大的勇气,三千子弟如果不是相信刘邦为人,为他折服,说什么也不会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追随他。
他没有强大的军事依靠,只能审时度势,在沛县之后,他投奔项梁,项羽的为人,豪放不羁,是个好将军,却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刘邦和他共事,这其中滋味,后人无从知晓,但是肯定不易。
根据史实记载,秦王子婴是向刘邦投降的,秦朝灭亡后,刘邦没有屠城,这和项羽爱好屠城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他一时之间,民心所向。
再之后,鸿门宴上,他忍辱负重,换来一条命,终于在数年以后,在楚汉之争里胜出。君临天下。
刘邦登基之后,像所有明君一样,选贤任能,为百姓谋福祉,他做了一个好皇帝,而且,他有一点,比古往今来所有帝王都做的好,那就是,从未修改史实。
一路走来,他牺牲了许多,也留下了许多让人诟病的事迹,最著名的,是他对血肉至亲都可以抛之脑后,结发妻子吕雉在项羽军中受尽折磨,他不闻不问;逃难之时,他狠心毫不犹豫的踢下自己的孩子;当项羽差点活生生煮了他老父,他还能嬉皮笑脸要分一杯羹。
历朝历代,篡改历史,粉饰个人形象的行为屡见不鲜,可是刘邦没有,他任凭这一切都被记录,可他可以置之不理。
而今天,很多事情回头看,他的这些行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吕雉和老父亲,比起追随他东征西伐,在项羽军中,作为人质,他们至少得以保全性命。
刘邦是复杂的,可是又是简单的,他始终是当年那个,看到秦始皇车马威风八面驶过,感叹“大丈夫该如此”的少年,救世济民这条路太难走,如果要走到最后,必须经历妥协,经历忍辱负重,更难的是,即使如此,付出全部,也不一定能完成最初的理想,但是,刘邦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对于刘邦而言,历史的评价已经不重要了,是非功过,人言评论,对他来说,不如当下把天下治理好。而后人,也终究还是,在历史的如实记载里,慢慢看到了真实的他……
网友评论